返回網站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楊詠而_文

環境教育

在我的觀點下,「環境教育」具有廣泛的意義,它在我們的生活中無所不在,從我們所生活的地方到地球與宇宙的變化,都是環境教育的一環。從過去到現在,環境教育以解決環境問題起源,一直到建立環境素養來培養大家對環境的覺知到行動。環境教育可以透過很多方式進行,解說導覽、遊戲(桌遊)、戶外教育、體驗教育、手作DIY等,不僅是各種領域中知識的傳遞,也涵蓋了對環境的批判性與系統性的思考,來了解環境與我們之間的關連與內涵。

因此,當我們進入到田埔部落與煤源部落時,這是一趟在真實環境中的學習歷程,我們透過感官來了解這個的地方,透過實作、透過參與與聆聽,來感受部落的人們在過去到現在累積的生態智慧、與自然、與社區的共好過程。

對他們來說,環境是什麼?

以sauve的環境教育六類內涵(sauve, 1996)來看,田埔部落是典型的例子-環境是社區,在小米媽媽的帶領下,她在部落裡扮演著連結大家的橋樑與關鍵的角色,帶領著社區透過合作社的方式共同討論與決策部落未來產業的走向。而煤源部落則是環境是自然與資源,他們帶著生態智慧面對生活與改變。為了生活,取之於自然則必敬畏自然、了解自然,透過觀察、參與、經驗的累積,用最”自然”的方式生活在自然中。他們善待自然的方式,投入的情感就像看待自己的家庭一樣重要,這兩者也都帶著自然是”大冰箱”的意涵,把自然視為生活中的資源,珍惜視如珍寶,敬畏自然。

環境是整體性的、跨領域的整合

此外,環境教育中強調著整體性的系統思考,並非像傳統學科學習那樣是領域與領域之間切割劃分的,而是整合的視角看待環境。在田埔部落與煤源部落裡可以看到,當他們在決策一件事情時,會考量到什麼樣的方式對環境與族人們或是家人們最好的選擇,同時也致力於在環境中維持環境原有的樣貌,利用自然的法則來創造他們的生活。而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同的產業行為與環境環環相扣,一件事情的決策可能影響整個部落,或整個生態系統。然而考量到這樣的觀點,只具備單一的專業知識是不夠的,他們必須整合不同的領域專業,來了解在不同面向下的知識背景與影響,例如自然資源的利用需要考量到政策、環境、產業與經濟的背景,其實就像天秤一樣,如果只著重在單一層面的考量,會造成社會與環境系統的不平衡。所以我們可以看到部落裡的核心人物,他們透過與外界、與不同領域的交流與對話,透過不斷反覆且深度互動、共同創造的過程,具備更豐富地知識。

在經驗中學習

跳脫至整體課程的形式,我們在具體的經驗中學習與實作,感受與深刻地體會族人們在自然、產業與社會之間的調適與轉變,我們也從活動中學習到人們對自然共存的方式和他們敬畏自然的心態,是具有無限的可能與方式,而我們的視野也在課程中拓展,培養出對生態智慧、對自然的態度更廣泛的內涵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