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旅行,不僅只是因為想出去玩,還有我想認識世界,那些在書裡看不到的世界。
在往六廿四故事館的路上我就開始在感受當下,周圍來往的車輛、嘻笑的乘客、靜靜坐著的乘客、司機等等,在一個小小空間中有觀光客,也許也有當地人正在返家,而目的地都是大溪......。
一開始我抵達的時間有點晚,麗雲姊正在介紹她自己和今天的行程,一聽到她的名字我便想到我媽媽,恰巧的同名同姓,也想到我媽媽是緬甸華僑搬到台灣的新住民,對我媽媽來說緬甸老家是她的家?還是在台灣的家是她的家?我想不到答案,也許要親自問本人才行,也許我根本沒想過對我來說,家,是什麼?整個旅程我都在思考這個問題。
行程來到介紹大溪的歷史和建築,歷史是迷人的故事,它述說了不同朝代的信仰、思想、文化等等,有因才有果,一個事件的發生包含著許多動機原因,這就是讓我著迷的地方,而一座見證兩個朝代的建築──武德殿,它身上的藍色痕跡述說著國民政府對日本政府的仇恨,是一個文化和另一個文化的衝突,而它卻靜靜地佇立在原地,寧靜地和後人講著這一段故事,仔細聆聽的話建築也會說故事、大自然也會,就比如麗雲解說曾經的大溪有著一片汪洋河水和來來往往的商船,叫賣聲此起彼落好不熱鬧,然而現在在我眼前的是一個個坑坑巴巴的小水坑和遠方一座大水庫,雖然水庫灌溉了農田,養活幾萬家庭,但曾經繁榮的景象已然成為回憶。
還有一個令我感觸很深的小故事,土地公,若一地的土地公數量越多,那便說明一地的戰爭頻繁同時也說明資源很豐富,一個東西同時有著興饒和死亡,讓我非常好奇,但冷靜下來思考後,其實我們平常的進食不也是同時有著生和死,不管是吃素或葷,都是一個生命的死亡延續另一個生命,最終生命也會死亡而回歸大自然,也許這就是一種道理,只是我現在還不太明白。
下午來到麗雲姊的家中聽她尋找家的過程,她遇到不同性格的農夫,也在旅途中認識自己,是個非常厲害的人,雖然他不是在地人卻非常了解大溪的故事,想想自己我好像從沒想過自己家鄉的故事,一直往外尋找別人的故事卻忘記好好認識自己的家。對現在的我來說家是讓人休息、自在、安心的地方,只要達成上述的條件對我來說就是我的家,像是宿舍,雖然是暫時的,但它給我地方休息,讓我自在的生活,讓我感到生活上的安心,所以我盡我所能的保護它,例如維持使用環境的整潔,不造成其他人的困擾,不破壞它,善待它,心存感激的使用它,感謝給予我這些資源的所有人,包括當初的建築師、建築工人、工匠等等,也感謝大自然提供那麼多的資源。而我真正的家還等著我去尋找。
想著想著我們就來到協盛木器行,傳承三代的技藝讓老木展現新的生命,看著屋內的傢俱,精緻的作工、恰到好處的弧度、木頭冰涼的質感,實在讓人打從心底敬佩和尊敬。最後,我們到新南12聽關於哲生一家人落地在桃園的故事,從買房、規劃到親自做工,每一個角落都是一家人的影子,太厲害了!我自己也是想過和未來另一半一起開家小店,一起設計、佈置和經營,看到他們真的做到了心裡感到特別激動,雖然我不明白得用什麼詞去形容它,但這些難忘的感受深刻地烙印在我的心中,未來某天我可能就能明白了吧?
這段旅程遇到的每個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去找尋屬於自己的家,未來我也要用我自己的方式找到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