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疫情的緣故,我們失去了能去基隆實際走讀的機會,不過老師改用google earth帶我們進行另一個次元的走讀,其實也是一次很不一樣的體驗。隨著老師的游標,我們飛過了很多基隆的景點與地方,而這些地點其實也滿載著老師的回憶,或許是都市小孩的緣故,這些點點滴滴很多對我而言都十分新奇,同時故事內容也精彩無比。不過,就像老師講演的開端所不斷提到的,我想我對自己的家鄉也不甚熟悉,也沒有整理過自己對家鄉的記憶,雖然因為沒有去探討過而無法講出深刻的歷史,但我或許也可以趁這個機會,說說自己對家鄉的記憶。
對我而言的家鄉或許有兩個,其中一個就是我位於台北市的家,對從未搬過家、求學過程也都就讀台北市的學校的我,這裡就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小時候,我常常和我的家人一起去鄰近的公園玩或散步,放學的時候,也會故意多繞幾個小巷子,只為了增加可以分享今天在學校發生趣事的時間,同時也因我家鄰近公館商圈,以前也很常去那附近逛街,或感受夜晚熱鬧的市集氛圍。不過隨著時間推移,升學壓力使我的生活範圍也漸漸被壓縮到只剩下學校、補習班、圖書館和家中,家附近的景色、店家的變換及所發生的事情我也無暇去留意,直到升上大學,生活步調稍微放慢後,才發現很多店家都與記憶中的不太一樣了,小時候常去的地方,現在再訪卻有種懷念甚至不熟悉的感覺,而曾在路上被問路時,我才驚覺家附近的路名我幾乎一條都不認識,或許我真的該找個時間,好好認識一下家附近的環境,才不會辜負我在這裡居住了那麼久的事實。
另一個對我而言的家鄉位於金山區的磺港村,因為以前很常去探望外公,所以也和那個地方培養了深厚的感情。磺港村其實是一個小漁村,而外公以前也是一位漁人,雖然我沒有見過那個時期漁業繁榮的磺港村,但有時聽著媽媽說她以前童年的故事也十分有趣。回外公家時,我們有時會去附近的獅頭山爬山,眺望金山最具特色的燭台雙嶼,抑或是跑過小小卻別具漁港風格的巷子,和妹妹去巷子盡頭的廟旁邊的雜貨店買零食吃,但最喜歡的果然是和外公一起逛逛家附近的大街小巷、去附近的公共溫泉泡泡腳,聽著外公講古,而我努力用我的怪台語回應。雖然隨著外公過世,我現在回磺港村的機會也降到一年一次,但以前的回憶仍十分鮮明,也但願我不要忘記那些甜美的記憶和對那個漁村的喜愛。
結束了這一整學期的課程,我想我對家的概念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而大稻埕、尖石以及基隆的故事也在我的心中留下了些甚麼。我想,聽完老師說完這些故事,或許也輪到我去創造或去紀錄屬於我對家鄉的記憶,才不會回頭看看,卻發現自己心中對這兩個理應最熟悉的地方只有一片模糊的記憶與了解而後悔莫及,未來我想我會多花點時間認識自己的家鄉,也希望我能在心中鑿刻出自己對家鄉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