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關於農業的四堂課之中,老師提到了小米、香菇、桂竹、及水蜜桃這四種與原住民農業相關的食物。
其中,我覺得水蜜桃的故事令我印象最為深刻。從以前到現在,我一直很喜歡吃水蜜桃,因為我覺得水蜜桃充滿香氣、充滿汁水、那甜甜的感覺是其他水果都沒有辦法比擬的。雖然水蜜桃比較貴,然而,我們家幾乎每年都會買了幾盒來吃。然而,即便如此,我一直都不知道水蜜桃的種植過程有那麼辛苦,在早期不僅需要許多人力,一顆一顆的採摘,甚至就算採摘好了,為了販售也需要在半夜的時候加緊採摘包裝,才有辦法有足夠的貨品販售。除此之外,我也沒有想到每次買的禮盒,會產生其他的問題,比如說禮盒的包裝所產生的浪費、為了符合規格所產生的格外品,這些水果即便沒有什麼問題,卻因為不符合規格,而被丟棄,這是非常可惜的,甚至老師也提到了在去年,因為蟲害的關係,使得5~6成採摘的水蜜桃需要被丟棄。故我覺得老師提到「裸桃」及不賣禮盒的概念是非常棒的,因為它不僅可以讓大家依舊可以吃到水蜜桃,不過卻能減少非常多的垃圾。
除此之外,老師提到販售格外品所產生的善的循環及格外品的轉型也讓我印象深刻,馬偕醫院提供山上的醫療協助,部落也透過捐贈及支持小農的方式來感謝對方的付出,我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好且非常正向的循環。而將格外品轉型成水蜜桃果醬、水蜜桃啤酒及水蜜桃冰淇淋,不僅可以解決浪費的問題,也讓那些農民能夠有更多的收入可以運用,這也是件對土地、地球及家園非常棒的方法。
老師也提到了「去看見、去揀選、去實踐」。在看見中,指出了病毒並非真正的問題,而是一個讓我們看見問題的方法及媒介,問題其實是一直都存在著,就好比戰爭、自私、人性…….;而揀選指的是行動必須找到方向;行動則是指必須行動,而非紙上談兵。雖然老師是用這個概念來講述他的經歷,但我覺得這也可以運用在我的人生上,在面對問題時,我有的時候總會下意識地想說是因為什麼外在因素造成了現在這個狀況,很少會在一開始的時候去思考自己的原因,而即便知道了問題,也很少會在第一時間就努力解決,我總是習慣逃避到最後一刻非解決不可時才行動。我想,在了解了這些概念之後,在未來我應該努力改變,盡量讓自己勇於面對,不再逃避。
而在演講的最後,老師提到了「生態皈依」的概念,意及必須在內心及心靈上的轉變,是對於神,他人,與社會創造更大的愛。它是一個認清我們對於社會生態危機的貢獻,並且以行動朝向共榮的過程,意及療癒以及更新我們共同的家園。我想,這不僅是鼓勵我們更熱愛土地,也鼓勵我們要修補土地的關係。除此之外,我也了解到,未來到各地旅遊的時候,應該不僅僅侷限於表面的風景與走馬看花,而是應該進一步了解當地的文化與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