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臺北醫學大學 牙醫一 林玟妏

 

第二天走讀活動,基隆仍舊下著綿綿細雨。今日是由林老師帶領我們一窺他在家鄉的記憶。在正濱教會與和平島諸聖教堂遺址兩地之中,我最印象深刻的是老師在教堂遺址時說:「這裡的居民之前蓋房子挖到的遺跡都比這裡保存的還多,對他們來說這些根本不算什麼。他們抗議開挖這些遺跡。他們寧可要停車場。」或許是突然頓悟這些歷史文物的保存是多麽不易,以及現代發展與守護古蹟的衝突,我才對這個場景特別有記憶。身為局外人的我們,當然覺得那些被破壞的遺跡實在可惜、當地的人們怎麼會沒有意識到這些文物的價值;但換位思考,我們對於自己家鄉的價值又了解多少?我們又願意犧牲多少現代生活的方便,來協助古蹟文物的保存?甚至可以說,大部分能夠被積極保護的事物,都是在面臨一定程度的危險、正在承受著即將消失的風險,才會被大眾意識到其重要性與保護的急迫性。倘若我們一開始就對自己的文化有更多的認識與認同,是否就能保存更多屬於台灣、屬於各個鄉鎮的記憶呢?

下午,我們走到一間有別於外頭陰陰冷冷的色調,一進門便被溫暖黃光籠罩、香香甜甜的咖啡廳。一邊享用著招待的飲料甜點,一邊分享對於這堂通識課的心得。我也在這時,才更有體會這幾堂特別的課程、深入當地的旅途已經到了終點。對於我來說,這堂課原本只是為了學分、根本沒有認真看課程內容就選的課,但這六天的走讀卻成為我到目前為止上過最特別的通識課,更甚者,是難以再多得的參訪機會,以及開拓了對於家鄉、對於人與環境的互動、對於旅行的深度有不同以往的視角。有別於一般在教室看著投影片聽講的上課模式,我很慶幸能夠參與這種走出教室、以身邊萬物為師、以所有感官投入課程的走讀活動。而這三個週末帶給我的收獲不只是知識的吸收和聆聽導覽員的解說,還有一個個故事和理念與我自己的生命經驗共鳴,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尤其在新竹尖石原住民部落的生活體驗,是我覺得最特別、最難以多得的一次走讀。包括親自和夏禾老師和小米媽媽這些守護自然的企劃人兼執行者相處、聽他們一路走來的故事與現今的生活;還有與同行的夥伴們一同享受遠離塵囂、放慢步調的快活,都成為了我珍貴的回憶。

雖然上完這堂課後,我還無法做到像解說員或是老師那樣,對家鄉十分了解,還能做出保護歷史、發揚美好等等的行為。不過對於我從未想過的“家”的概念、“家”是什麼,我認為在這個“找家”的過程,我已經知道我所珍視的的地方、我想守護其美好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這門課已經作為種子,為我的生命埋下重視身邊事物、深度了解並守護之的起點,或許在未來某一天,這顆種子就已經茁壯成大樹,並且持續將這樣的精神散播在更多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