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於我
文化是什麼?自己對於這個字的定義還真難有個具體想法,只能拙劣地總結於它是存在於一群人中所表現出來的思想、行為或是日常。
文化的定義
而在「文化是讓人脫離本性還是實現本性」這本書裡頭說「文化表現文明的狀態,文明相對於自然形態,是整個人類都歷經的過程;文化展現在各文化、文明的特定形式中,並屬於某個民族」。這段話雖然很具體的定義了文化,但也讓我匪夷所思的是文明與自然相對的概念,如果是相對的狀態,是否會有兩者消長的情形發生了,但文化不斷地與時俱進時,同時自然也不斷地被破壞還有漸漸消失不見。
部落參訪-從中感受到的文化衝擊
以上的概念在這兩次探訪部落的歷程中,我卻有著與書裡些微不同的想法,必須同意且承認的是文化確實一直在人類的群體中展現及改變,而自然的部分有沒有相對於文化而產生改變?在這群原住民的心中,我想自然被認為屬於他們生活的一部分,而他們的任何改變也一併思考著如何與環境達到一個和諧的狀態。從旅程中的聰明蛋到最後遇到的小米都是我認識這些概念的實際例子,其中有夏禾向外學習新技術,和舊有的技術或原生的文化進行碰撞,慢慢地看到這片土地能在礫石下長出碩大翠綠的蔬菜。還有各類天然手作的陷阱,如果這些泰雅的傳統文化流失了,我們也無法在那時感受到這些技術與前人在這片土地上耕耘出來的智慧。而這過程中,也是產生了自然和文化的改變,更久遠的這裡包含陷阱樣貌或是山林可能不是現今這樣,但始終不變的是他們嘗試從我們在實際體驗中所感受到那些與自然共處的道理和精神。大冰箱的概念,也提醒著我們文化的改變也會受到外來入侵文化的影響,政府的法令訂定,也著實影響了這片土地與泰雅部落人們互動的方式,而自己也是因為這兩週的參與才漸意識及正視這問題的重要性。
不同文化需要彼此的尊重和理解才能有良好的互動,否則僅以一個較高位的角度來看別的文化問題,而以自己主觀強勢的觀點來處理問題,如此可能問題未妥善被解決,接續發生的是更多衝突及糾紛問題。有這樣想法的時候,大概是大家突破障礙享受「烏來」後的討論,從沒想過那兩間湯屋的使用及過去泰雅人泡溫泉可以直接在野地挖一挖就冒出溫泉來,如此隨興地與自然互動的美好,而後續商人的介入試圖將這片資源搜刮變成大棵搖錢樹時,回歸到自然的資源到底是誰可以享有的問題?是長居於此原住民呢?還是能投注大量資金進行開發的大財閥?尤其泡溫泉過程歷經這趟熱騰騰泉水的洗滌,瞬間對比外在冷冽寒風的吹襲,如此強烈對比留下深刻的印象,過去自己真是懵懂地生活在台灣同一片土地下。
多元視角的體驗與練習
反之,自己所處的環境到底有什麼特別的東西可以說得上是屬於文化?倒是讓人從這趟旅程結束後開始苦惱的問題,外來的各種文化不斷地侵蝕本土的文化,造成多元但又不是那麼特別的存在,反倒是讓這些既不是原住民、客家人或新住民等族群的人有著不明確定位及歸屬,但或許是台灣的地理位置,及過去的歷史曾經過多國的殖民,加上政治等多種複雜的因素,也因此讓我發現藉由接觸不同的文化或族群,有助於自己思考這類型問題及強化自身的定位外,也可在這過程中,以更多元的觀點來思考社會中各類議題,換個角度來思考它就是不苦惱反而是個很棒的練習,期許未來有更多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