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演進,全球化時代已經來臨,即使在疫情的衝擊下,各國依舊互通有無,往來密切,甚至將發展出「元宇宙」。然而,在外來文化、思維、飲食的衝擊下,傳統文化及產業又該如何立足?在這兩次的走讀課程中,我看到傳統文化的韌性。
undefined
undefined
小米媽媽芭翁從國際研討會交流活動中,看見「他山之石」;非洲國家展示琳瑯滿目的種子,勾起她對童年時期的主食—泰雅小米的回憶,進而促使她著手進行小米復育工作。這是「敗也全球化、成也全球化」,當初因為強勢的高經濟作物取代了傳統的小米,導致小米從部落中消失蹤影,後來卻是在全球化的因緣巧合下,小米又重新回到了部落,甚至成為串連整個部落凝聚力的重心。
undefined
undefined
另一案例,則發生在霧峰走讀。受到小麥麵食文化的影響,十年來國人食用稻米的數量量持續下降;根據農委會2018年統計,每人每年糧食供給量小麥38公斤、米45.6公斤,小麥追過米似乎早晚會發生。但小麥需要進口,而台灣稻米的生產既豐碩,且品質優良,然而卻不如小麥受歡迎,銷量、價格也不佳。
undefined
undefined
在生產益全香米的霧峰,農會積極轉型,參考日本的清酒文化,發展出在地釀酒產業,以提高香米的經濟價值。不過以米製酒,許多人腦海裡面會立刻想到「有啊,米酒不就是米做的嗎?」,但其實家喻戶曉的「紅標米酒」並不是用米做的。
undefined
紅標米酒的成分中有一大部分是「食用酒精」,而食用酒精是由糖蜜提煉而成,因此不僅原料成本比米更便宜、工序也更省時。不過清酒就不同了,清酒的主要原料是:酒米、水、米麴,且釀造清酒時有一個「精米」的程序,只保留米粒中心的澱粉質,再透過蒸米、製麴、製酒母、發酵、壓榨,才能釀造出清酒,如此一來,才能展現益全香米的特性。
undefined
undefined
在全球化的衝擊下,為傳統米食文化找尋新出路的不只霧峰農會,這幾年農糧署透過發酵加工技術研發各種米製品,試圖讓米穀粉來做麵粉做得到的事,研發出如純米義大利麵、純米銅鑼燒、米麵包、米泡麵等。而在尖石後山的小米媽媽也正嘗試發起小米轉型行動,除了市面上已經出現的小米甜甜圈、小米蛋捲,她還在努力嘗試以小米碰撞出更多驚奇的可能。
undefined
undefined
兩次的走讀課程,展現了台灣的傳統農作物受到全球化的衝擊而銷量不佳、甚至消失,但又是在全球化流通的資訊下,才有機會重整旗鼓、回歸田野,廣義來看,這又何嘗不是一種「韌性」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