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科教館與大稻埕

北醫醫管二b908110037 孫裕順

· 2022走讀課程 科教館與大稻埕

科教館是第一次的走讀,一開始老師先給我們自己去逛逛看看,比較感興趣的我都有拍下來,像是下面這張,剛進去看到這張圖,裡面的內容我覺得很不錯,講到家園許多物種慢慢的在轉變跟消失,加上污染和暖化潛藏著許多危機,是我們現在需要注意的,進去的科教館裡面有很多製作的真菌標本與蟲草,展現了微生物的生物多樣性;展區還包括苔蘚植物生態系統活體展示,可以現場觀察苔類、蘚類、角蘚類差別但我沒拍,我都是拍動物,動物非常逼真還有骨骼給我們看,包括犀牛、老虎、長頸鹿等標本與模型,如犀牛皮、穿山甲鱗片等則可以讓我們觸摸。下面的牌子介紹也都非常詳細,一個一個看真的可以看非常久,中間一段還有稻米啊,還有因為開發土地居住地受到壓迫而被意外殺害的小動物,糧食的系統看似沒什麼但是是影響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大量種植單一作物,看似使食物的生產更有效率,卻可能排擠在地的植物,減少景觀和棲地的多樣性,進而影響鳥類、哺乳動物、昆蟲和微生物的生存;畜牧面積的擴大與漁業技術的發展,使得蛋白質的取得更為容易,卻導致森林的面積減少與海洋資源的枯竭。 原住民的傳統文化中,看待食物的觀點蘊藏許多生態智慧,阿美族人的野菜園裡混合種植了多樣的蔬菜,達悟族人則視飛魚為神聖的食物。保存多樣的文化,反思我們看待食物的價值觀,改變我們的飲食習慣,建立更永續的糧食系統,才可能為生物多樣性的急速消逝帶來改變,最後面有一幅圖非常漂亮,就連最後老師問我們大家印象深刻的我也是說那幅圖,當圖中有穿越深邃的人工隧道,迎來茂密的綠色叢林;當潛入看不見盡頭的深海,卻發現燦爛多變的海洋生物;當陽光灑落林間,小動物在森林裡散步;當瓢蟲棲息在葉梢,老鷹在天空中盤旋;當月光灑落在大石頭上,青蛙在池塘裡合唱,真的是類似將整個大地印入眼簾,非常震撼,線讚在工業急速發展與不斷擴張的都市中生活,生物多樣性的消逝不知道會不會令大家感到擔憂?大家又是否能一起在荒蕪乾枯的大地上,重新建造生機盎然的家園風景?我們看過一遍後老師才帶我們走一遍,一個一個講解給我們在外頭就有一些很像木魚的東西,聽完老師講解完才知道那是夏天的夜晚,想像一下夜幕低垂,月光灑在田埂上,你在鄉間小屋裡,躺在涼涼的竹蓆上,聆聽青蛙、蟋蟀,此起彼落的叫聲。很有意境ㄟ,但是現在的社會大自然的景色逐漸消逝,都市裡的人車雜沓聲取代了田野中的蛙鳴和蟋蟀聲,這個作品的藝術家非常厲害,想到利用機械零件,重現幼時記憶中的熟悉的聲音。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下午我們來到了大橋頭捷運站,之前有來幾次,但不知道原來捷運裡面也有東西可以講,我們繞了那裡一大圈,大稻埕還保有古色古香的舊式建築,還有天橋的歷史,大稻埕會那麼繁榮的原因是因為早期,淡水開港後,大稻埕成為臺北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以茶葉與布料的貿易為主。大稻埕的茶葉貿易在洋行的帶領下,不僅市場擴大,更造就驚人的財富與繁榮。進入日治時期後日商抵制洋行勢力,轉而以日本與東南亞為主要市場。戰後大稻埕因淡水河淤淺逐漸失去河港功能,且臺產茶葉不敵錫蘭紅茶的競爭而逐漸沒落。之後臺北市區向東發展、人口大量外移,大稻埕成為臺北市外圍的老舊市區,結束老師還帶我們大家去吃豆花,這家豆花很特別,豆味非常重,有真材實料的感覺,今天走了一整天腳真的蠻酸的,但吸收到了課本裡不會知道的知識。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