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7點迷迷糊糊的從被窩跳下床,北投的天還籠著霧氣,和同學們趕往捷運,從紅線轉藍線最終抵達永寧站,春日的太陽乍現,我們在公車站排著隊,身邊還有一些和我們年齡相仿的人,我們猜想大概也是修課的同學,其他就是比較年長的乘客了,公車一路開往目的地——大溪老街,沿途的風景不同於熱鬧的市中心,在北藝的生活圈算得上是座清靜的小山城,此刻來到靠近大溪流的另一座小鎮,心中有股莫以名狀的似曾相似,也可能是陽光把時間曬的慵懶又悠閒。
林麗雲老師帶著我們一起走讀大溪,我們首先化身全知視角,進入博物館觀覽大溪這個小鎮,林麗芸老師為我們講解那些生動的模型,印象最為深刻的莫過於關於閩式建築的介紹, 早期因移民原鄉的習慣,作為桃園拓荒之首,大溪傳統的閩式建築都是面寬窄、縱深長的深長形連棟店面住宅的街屋型式,卻不利光照而潮濕,住在老房子裡的老人家容易生病,日治時期後隨都市計劃,將和平路、中山路等街道改建成紅磚牌樓立面搭配紅磚屋,還可以看到有些商家會以石材精雕歐洲風格的拱門樑柱和繁複華麗的浮雕圖案,呈現出以巴洛克風情為主的立面牌樓,像是簡阿牛的建成商行等等。
結束大溪博物館的導覽後,我們跟著麗雲老師的腳步走到能看得到大漢溪的地方,聽著大漢溪的流水聲伴麗雲老師的講解,老師說他本身並不是大溪人,但卻在輾轉流連後深深被大溪著塊土地療癒,並決定留下來陪著沒落的大溪小鎮重振旗鼓,讓屬於大溪的歷史文化被保留下來。轉個彎過去,老師為我們介紹大溪建築的獨特之處:頂端的『收頭』有動物、植物、幾何圖形各種樣式,是當地獨有的文化特色且被完整保留。大溪的每一處都是舊時光故事裡留下來的碎片。
午餐時間,我們自由地在大溪老街覓食,現在的大溪老街已經是一種觀光模式的旅遊景點,林林總總的攤販招呼著遊客們,也有些古早味的小吃,在大溪橋邊也看到古老的吹糖人手藝,當然不能錯過高朋滿座的滷豆干和楊媽媽豆花冰店,炎炎烈日下,出遊時再吃一碗美滋滋的剉冰是最幸福不過的事了。
下午我們來到林麗雲老師的家,一晃十幾年過去,麗雲老師在大溪扎根,他和我們分享舊日子裡經歷過的困頓,後來他去環島、他看到什麼樣值得尊敬的精神價值,然後當他停留大溪,當它被夏夜大漢溪的溪流聲和蟲鳴鳥叫安撫著躁動的心,他知道他將和大溪共生公榮,所以立志成為大溪的家人,以及作為外地人要在這裡待下來經歷了什麼阻礙。
最後的時間我們一起到一間老屋改造的咖啡廳做心得討論分享,和我同組的同學提出了關於老屋改造的問題,又當咖啡廳老闆提到街頭街尾的鄰居之間有些地域人緣上的隔閡,我們都對於外地人來到這個曾經風華一時的老地方生活所遇到的衝突感到好奇,未曾想過原來在我以為得如此開放的現代社會還存在這種類似於傳統封閉聚落才會有的人際交往關係。
這趟大溪之旅收穫了不止大溪本身的文化蘊含,更讓我認識到不同於我生活周遭會出現的生活型態,真的有不到此地不知此事的悸動。
北藝大電影一111061027蕭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