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泰雅生態故事-水蜜桃與冰淇淋

北藝大 蘇瑞容

· 2022線上課程【泰雅人與生態的故事-農業篇】

在農業篇四場線上講座中,最吸引我的就是水蜜桃與冰淇淋篇。

 

在80年代拉拉山水蜜桃風行一時,鎮西堡隨之引進。起初種植成效良好卻苦於不擅銷售,因此產量多卻滯銷,促使了部落學習及嘗試各種銷售方法。

因當時的技術限制,必須用相對傳統的方法開墾斜山坡地。水蜜桃為一年產作物,不比其他蔬果能一年採收二至三次,因此顯得格外珍貴。又因付出成本較高,種植過程需要細心呵護,每顆水蜜桃都需用人工方式套袋。此外還得注意天氣,不能讓雨把水蜜桃的花打掉,否則會影響水蜜桃的口感。

除種植工序繁複外,採收完的運送過程往往也需耗費大量人力搬運,最後還得細心包裝及品管篩選。然而在這樣高成本的情況下產出的水蜜桃,卻因不擅銷售,大多由農會用較低的價格收購,情況更糟時,還得另外租冷藏庫保存賣不完的水蜜桃。供過於求之下,甚至於每年都有大量水蜜桃因些微小瑕疵被隨意拋置在地,傾注了大量心力種植卻無法得到預期中的收益。

之後透過水蜜桃之夜,部落的人發現,水蜜桃行銷結合部落在地文化更能夠被看見。在觀摩學習過後,部落更改了水蜜桃架的排列方式,開始可以用貨車方式採收,省去大量人力搬運成本。水蜜桃開花時形成的桃花隧道更是美不勝收,鎮西堡桃花祭便由此而來。雖無奈最後不敵龐大成本消耗以及產品競爭,鎮西堡部落不得已停作水蜜桃,試著轉型種植有機奇異果,但過程中不斷學習精進,試圖尋求突破;且積極結合當地文化,以促進部落發展的精神真的很令人敬佩。

 

後來聽老師提到,原本以禮盒銷售水蜜桃的形式,看似可以提高商品價值;然而也造就了許多無法進入市場的「格外桃」產生,甚至達總產量六成之多,造成了巨額的浪費。在轉型成裸桃販售之後,不但節約了耗材成本需求,也避免了許多格外桃的浪費,達成增加收益與利於生態永續的雙贏局面。後面看到小米方舟幫忙銷售與協助物流的段落,還有透過與鄰近部落合作,以贈送水蜜桃的形式回饋馬偕醫療團隊時,我真的非常感動,若有機會也很想試試看簡報提到的水蜜桃的加工製品,如冰淇淋、果醬等。

另外想特別提到,這堂講座我最喜歡的部分是開頭用美國一首反戰民歌,從花兒到女孩;從女孩到男人;從男人到軍人;從軍人到墓園,簡短的幾句話總結了生態循環的過程,帶著哀戚又好似帶著對於生命觀的豁達看法,讓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最後想謝謝老師提供這幾場線上講座,讓因疫情無法成行的情況下,仍能夠透過這些影片了解泰雅部落的文化。透過部落的講者親身分享這些經驗,讓人更能從他們的角度貼近感受故事中的每一個意外衝擊以及努力嘗試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