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告到櫸木到扁柏,老師用了三種植物,帶出了泰雅和生態之間的故事,而三個主題都與泰雅族自身的觀點和外界的法律、環境衝突有些相關,同時也蘊藏著許多值得我們去深思、去面對的問題。在不同律法和觀點衝突的當下,或許爭執與訴訟不是唯一的選擇,儘管困難重重,但不同民族間若能包容與攜手面對,或許在紛爭、雙方的不理解和問題的複雜性等等的紛雜中,能有轉圜的空間並看見曙光。
第一個主題是關於馬告國家公園的興建與生態政治的探討,正因為每一個族群有不同的利益考量與想法,所以導致此國家公園的創立在當時備受討論,從一開始的保存派和伐木派的對峙,到原住民族與國家共管國家公園的問題,再到傳統領域與自治權之間的探討,儘管馬告國家公園的設立最後並沒有成功,但也帶出了原住民族傳統領域及生活慣俗之議題,以及生態政治的產生與擁有不同立場的人們衝突之調和等值得我們去思考的事。
第二個主題是關於風倒櫸木事件,一方是國家的財產、一方是上天的賜予,因為觀點的不同,導致國家和泰雅族人雙方多次在法庭爭論,而這次事件也使司法制度改變了對於原住民利用自然資源的看法。不過即使最後泰雅族族人獲判無罪,而傳統領域採集的行為也被同意,但傳統領域的確切自治與共管之模式仍無法被定論與解決,而這問題也尚待我們去面對與探討。
最後的主題是關於泰雅族人參與南山扁柏盜砍的事件,儘管法律已對盜砍的山老鼠們進行制裁,但泰雅族人們也有自己面對問題和衝突的方式-Sbalay儀式,在這場儀式中,不同部落的族人們會攜手面對問題並和解原諒,同時也透過耆老的古調吟唱提醒世人關於這個族群對於這片山林的深厚情感以及土地關係,但從這扁柏盜砍議題之中所衍生出的國家與原住民族之間自然資源的共管的關係也尚待世人去解決。
從這三個主題的故事與事件看下來,傳統領域的問題、自治與共管的交鋒或許是我們很需要且需迫切去解決的一項問題。隨著時間流逝,原住民族的故事與部落範圍的知識也隨著耆老們的凋零而逝去,而現代法律與傳統認知的衝突也一再發生,除了風倒櫸木事件之外,之前發生的王光祿先生使用傳統獵槍捕獵,而遭法律判刑的事件也在當時掀起了一陣波濤,儘管總統已行使特赦權使這個事件告一段落,但原住民傳統文化之範疇的討論仍需進一步釐清與探討,否則相關事件只會一再上演。儘管阻礙與困難重重,但我想若國家和原住民族之間能一同面對自然景觀與傳統領域之劃設問題,且人們能更包容、了解彼此的想法與尊重彼此的文化,或許類似事件就能更順利地被討論與解決,如同Sbalay的真義一般,迎來和解與實現轉型正義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