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在爸爸車上常聽到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這首歌,當時聽不太懂歌詞,但覺得旋律給人一種春意盎然的感覺,還以為是首歌頌春天的歌。直到國中時有天查了歌詞,稍微了解歌曲創作當下的反戰時空背景,隨著歌詞層層遞進中也感受到了淡淡的憂傷與無奈。
這部分第二波的泰雅文化講座聚焦於部落的農業,由四個作物分別道出泰雅族農業的面貌。演講一開始,老師引用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這首民歌與泰雅族農業發展進行呼應。泰雅部落主要種植作物為了因應經濟考量、當權政策等一次次地進行變換更迭,從一開始的小米,到之後的水稻、香菇、蔬菜、水果等經濟作物。原本以為小米、香菇、桂竹、水蜜桃的命運也會像歌詞中的花、年輕男子與女子一樣,漸漸淹沒在時代洪流中而消失,但在聽演講的過程中,發現許多泰雅族人們非常用心在進行這些農業文化的復育並推廣代代流傳的農業經驗,感覺這些作物未來的發展是充滿希望且被延續著的。
這次講座中我覺得最難得的,是可以聽到部落的長老與專家們與我們訴說這些作物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的連結,並帶著我們由原住民族的眼光認識作物,也和我們分享他們祖先代代相傳的智慧,包含一些與大地、氣候相處的自然法則,以及他們是如何進行天、地、人三著之間的對話。
從前從前,天空中有兩個太陽
關於泰雅族的射日文化,以前在聽這個故事的時候只覺得這個傳說應該主要是想要強調泰雅族男子的勇猛而已,並沒有想太多。但這次的演講讓我了解這故事的背後,象徵泰雅族可能在很久很久以前,就經歷了氣候變遷造成的農業考驗,必須思考如何與自然氣候進行溝通應對,這某種程度也說明著泰雅族的民族韌性。此外,射日過程中原先的泰雅族嬰兒們長大後傳承著父親們的任務與寄託,說明了泰雅族血脈與精神的延續;而掛在耳垂上的小米沿路播下,指引回到家的道路,這顯示了作物的永續發展,也說明了部落就是泰雅族人的家,是最終且永遠的依歸。
泰雅人走多遠,桂竹也跟著走多遠
關於竹子,自古以來就存在著許多美德的象徵,如謙遜、正直、堅韌等等,但我卻特別喜歡泰雅族對於桂竹所解釋的社會文化意涵:各自獨立的竹子,在地下的延伸是彼此串連的,就如同泰雅部落雖然各自獨立、自給自足,但遇到困難時卻能團結對外。演講中也了解到,竹子真的和泰雅族生活緊密相依,之前也不知道竹子具有這麼多用途,可以用來建造房子、屋頂、水管、作為盛飯器具與樂器。
這一波演講中,看到泰雅族的傳統部落物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小米種植曾一度沒落,但透過復育的過程,也喚醒一個時代族人的文化記憶,使種植手法與土地智慧能傳承下來;香菇的種植除了有段與林務局衝突的悲劇,相關連的族人遭受不當羈押,栽種上也面臨山林地使用、原木取得困難等考驗;桂竹則是隨著工業發展,許多用途被鐵皮屋、塑膠杯等取代。但是即便如此,小米、香菇、桂竹的發展,仍有一群人用心的傳承與延續。至於水蜜桃則是經由不斷的觀摩與創新,成功華麗的轉身,除了利用「格外品」製作出水蜜桃啤酒、水蜜桃冰淇淋等商品,在販賣水果的同時,也思考如何減少包裝,以減少對土地環境的傷害。我覺得演講中聽著泰雅族人的現身說法,雖然隔著螢幕,但還是覺得他們與天地的互動方式非常令人感動,能感受到那是一種順應、合理利用與感恩的精神。雖然這次很可惜因為疫情攪局而無法上山走讀,但從演講中還是收穫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