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在疫情與改變下看見不一樣的家鄉

· 2022線上課程 【家園的想像】

  這次演講最大的體悟主要是在於老師對於家園兩字的解讀,以及對於老家的矛盾情感。老師對於家鄉基隆所產生的情感也是我在求學、搬家過程中所也體驗過的。老師提到,自己都是在向別人強調家鄉的重要性,可是自己對基隆好像也不是特別的了解,甚至要住回基隆老家時還會有些震驚、抗拒。我自己是國中後就從田中(彰化縣)搬到台中。我剛離家時確實會常常有思鄉之情,甚至在作文也常常運用懷鄉色彩來抒發情感。當從北部回來的親戚嘲笑田中晚上杳無人煙的街道及冷清的商店街時,我心中一定會不屑他們輕蔑的態度。不過雖然心中仍深愛著家鄉,但偶爾還是會對於鄉下不便的交通、沒落的市鎮等感到失望,甚至不太敢向新認識的人承認我是來自田中的。這樣的矛盾心態不斷地持續到大一下學期。疫情爆發時,我才逐漸地感受到,在疫情或亂世之下,這樣鄉下反而才是最好的棲身之所。以往都覺得家鄉沒有什麼娛樂,常常都要跑到台中的我,也慢慢留在家鄉去感受這邊的商店、小吃,自以為吃遍都市山珍海味的我,竟然也可以在彰化發現同等美味的食物,讓我反省,自己是不是也變成忘本的人了。每個地方都有優點,只要是我待過的、產生認同感的城市,都應該以「探索家鄉」的心態去面對,仔細咀嚼在這裡所遇到的任何人、事、物,才不枉費能夠有生活在不同地方的特殊經驗。 

在提到「南島語族」時,老師提到了「家鄉並不是一個點,而是一條線」的概念,讓我十分認同。在國中時,我從彰化到台中念書,因此對我來講,彰化是我的家鄉;但當我大學從台中到台北念書時,台中在我的認知中甚至也變成我的家鄉了。原本在中學時,我對把對課業的壓力全都發洩在這座天空總是灰霾的擁擠城市裡,但到了台北後,我反而開始回想起台中的一切。種種的回憶,都見證了這些年我在這個城市的生活經驗,在我離開這裡時,理所當然也多了第二個家。漸漸地我知道,家鄉是會隨著搬家、求學等人生經驗而增加的。或許現在,我討厭台北的課業壓力、陰冷的天氣、不合口味的食物,但當我離開台北,去到另一個城市時,說不定會產生當年對台中一樣的情感,把這些回憶內化成對於家鄉的記憶。隨著待過的地方愈多,一步一步發展出屬於我家園的那一條線。 

配合老師對於基隆市街道的解說,我想要介紹我記憶中的台中。雙十路是乘載最多記憶的一條路。我家住在這條路的最北端,沿著雙十路往南,會先經過興進綠園道,那是我高中時常去散步的公園。接下來會來到孔廟,我們學測前的誓師都會在這邊舉行,還會吃包子跟粽子;而我也曾在這裡騎車被車撞過,算是蠻可怕的經驗。繼續往南,會走到中一中的側圍牆,旁邊種滿了茉莉花,是我高三讀書到晚上都一定會聞到的味道。來到精武路到自由路之間,附近則有翁記茶店與台中公園,前者是高中吃消夜的去處,後者則蘊含社團練習的酸甜苦辣。最後則會抵達台中車站,是暑假從彰化坐車來台中補習的必經之處。擁擠、午後雷雨和施工讓我很不喜歡這個地方,不過新站完成後,這裡變成非常具有城市底蘊的地方。我對於這座城市的印象可不只於此,高中畢業後我學會開車,對於這座城市的認識又更擴大,也有不同的見解,礙於篇幅,希望有機會能再分享。 

回到對於家鄉的情感,上台北讓我對台中的印象好轉,而疫情讓我體會到了靜謐卻又充滿潛力的一面。或許人生就是這樣吧!不經過轉變,總不會把握自己應該珍惜的,甚至在疫情下人們也開始懷念起了過往的自由。教宗說,疫情顯現了我們原有的問題,其實確實如此,因為若沒有疫情,我不會仔細去審視自己對於家鄉的誤解與藐視。雖說人類不應自我中心的把病毒當成敵人,但也得謝謝三年來努力的醫護把台灣保護成現在我們應該珍惜的模樣。疫情無疑是天災,但重要的是我們如何樂觀因應,很高興我因禍得福,在瘟疫下看見不一樣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