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第一波演講心得_20220520

北藝 劇設三 林詩芳

· 2022線上課程【泰雅人與生態的故事】

 

(一)馬告 生態政治觀點

本身是宜蘭人,加上之前也有些許認識泰雅族,所以看到老師的題目覺得蠻有興趣的。

broken image

▲畫面擷取自講座圖片

首先想提的是開場介紹了台北記憶倉庫,是一個身在城市空間的歷史建築,其實因為主修舞台設計的關係,覺得這個地方所處的位置很有趣,在做建築史報告時也常發現某個古蹟坐落在某個交通要處、高樓大廈之間,這個建築與他的地緣關係是怎麼發展的,其實這樣的地方感覺也很適合做一個生態議題的表演空間,探討當代社會問題,一個歷史建築的拆遷與保存,一個地方經歷什麼樣的變化,其實會進而聯想生態研究這方面對於我所學的東西是很有幫助的。

接著老師所講到的馬告,以前有聽過但有點忘記,原來是山胡椒,而馬告國家公園這個議題牽涉到了生態學,而老師介紹了各種生態學的觀點,從生態科學、生態形上學→關於價值、深層生態學→去物種中心、社會生態學→階級意識、文化生態學→多元文化、靈性生態學→彼世關懷、女性生態學→性別差異、後殖民生態學→族群關係,才發現原來這些環環相扣,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最後會帶到政治生態學,這的確就是有老師所說的"認知衝突",因為價值觀的不同,因為權力分配,人文的介入所造成的政治化,不只是人與環境的二元對立,這些都是有所原理的。有關馬告的議題經由這個演講重新被檢視,了解多少人曾為社會正義與自然保育發聲,不然我們平常根本就不會關注這個議題,但其實這些跟我們並非毫無關聯,政治化了的馬告森林,國家與在地人是怎麼處理這些事,我們是如何看待,國家與生態保育人員如何去協調社會發展與自然生態的平衡,最後由協調切回主題:馬告是調和的香料嗎?如何持續,的確是很值得探討的問題,也覺得老師的演講很有趣。

(二)櫸木 對災難的另類思考

這次的開場多了三井倉庫在日治時期理番政策對原住民的影響。

老師提到了災難政治學,這個天災之於自然、社會的影響是什麼,環境變遷是自然過程還是人禍災難,似乎取決於對人類影響與否,但也會牽涉我們對於其他生物的同理心;

攔沙壩的例子在以前學地理跟地球科學或是自然與生物時都會提到,攔沙壩就是對生態的因應手段,以防短期的災難,卻也可能造成長時間過後的大災害,像是土石流等等的,這些議題以前讀書都覺得很嚴重,同時也覺得很遠,跟自己比較沒關係的感覺,因為不是參與其中的人,但更認識這些問題時,會覺得還是與自己有關,經由老師介紹,也會覺得這些值得、會想主動去關心。

而櫸木的事件,之於國家及部落,這些對於傳統領域的認知、法律系統的差別,法律如何變遷,老師介紹了天災人禍間如何捍衛部落安全,部落如何善用自身的資源來跟主流社會對話,(老師也提到宜蘭南山部落與司馬庫斯的關係,身為宜蘭人一直有種親切感)

提到他們的地圖沒有字,可是部落的人卻是清楚知道哪些地方是哪裡,彼此透過專業人員的GIS紀錄(還好高中地理很認真學),嘗試去了解、研究,原來這些地名的由來都是來自他們的故事,他們共同的記憶,是這些構成他們的傳統領域,而這些族群記憶、在地族群的觀點與國家的觀點、國家的理解範圍要如何溝通,透過老師的演講讓我們進一步認識這一路來的變化,多少人去來回溝通、理解、做出改變,透過老師自身在部落的學習,讓我們學著要如何去尊重、理解;因為馬告國家公園、櫸木事件的衝突修改法律因應,理解傳統領域的內涵,也看到這些人如何因應危機,展現其韌性,這些都是因為政府與部落的認知不同、產生衝突再經過不斷的溝通,而溝通的結果讓法律能隨時代、文化價值做調整。

(三) 扁柏 深層生態學的角度

這次提到了轉型正義,當看到了殺人這件事發生,不應單看事件的表面,而是要去深入思考造成這件事情背後的社會結構,是什麼樣的原因構成的,這樣的觀念我之前在系上課程名劇分析的文本《侯貝多‧如戈》思考過,這個劇本可以發現是"背後的社會結構"造就這個連續殺人犯,其實社會上的各個人事物包括媒體、眼光、個個監視的視線、世俗壓力、道德壓力、價值觀等,看下來甚至並不會完全認為這件事是錯的,反而可能會去反思到底這一切是怎麼造成的,這應該是作者試圖讓我們去思考的地方,這是老師提到這個概念時想跟老師分享我所學的經驗。

這三場演講都是貫徹這樣的觀念,我們承接過去的傳統文化價值,我們一直都在這個土地上,老師所說的從以前到現在所有衝突、爭權奪利、關係的破碎,過去的保守觀念與進步的趨勢,就像老師介紹的Sbalay意思是追求真相,但其實就是和解,也像第一場演講所說的"調和",如何去修復並進展更好的關係,更重要的是促成這樣一個儀式的社會過程,也覺得老師能見證這樣的儀式是很難得的,並藉由這幾場演講轉述這些事件,讓我們能認知這些不同立場、不同價值觀、理念甚至是不同階級的人,像前兩場演講所傳達的觀念一樣,一定會有所衝突,要如何溝通、協調,也會了解到我們就算看似關聯不大,但依舊是有所關係的,不管是利益還是權利還是其他各種因素,沒有人會是置身事外的,謝謝老師這幾場演講的介紹,也是因為疫情無法進行更實際了解的走讀,但有線上的紀錄也是一種收穫,甚至促使我會想更了解這些問題,受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