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大溪走讀心得_20220313

 

北藝 劇設三 林詩芳

· 2022走讀 大漢溪三城

之所以選擇大溪走讀,是因為我沒有來過這個地方,也想遠離一下台北,不過從關渡出發到桃園大溪真的蠻遠的,也因此我在規畫行程時,也希望不要那麼趕,比預估班次更提早了一班,加上最近都因為系上作業熬夜,作息很不正常,今天是難得早起的日子,06:42出門。一路上都很順利,騎車沒有紅燈、找到停車位、捷運轉車無縫接軌,非常順利地抵達永寧站,08:05的公車,沒想到在排隊上車時剛好就在我們前面額滿了,我也有些納悶為什麼不能站位,原先以為是防疫規定,直到我們站在那等到搭上08:40的公車時,才發覺對欸有高速公路,計畫總是趕不上變化,也必須有臨時應變的能力,因為這班公車一定會晚到一些,及時告知老師我們的狀況,也想出應對方法。

 

broken image

到了目的地,由黃老師介紹了四周的環境,了解大漢溪流域與我們所處地方的關係,其實一下車真的就是來到不同的環境,我是宜蘭人,屬於平原矮房,台北則是盆地高樓,來到這裡放遠望去真的認識何謂台地。接著黃老師帶我們介紹博物館群,歷史館講述殺豬公文化、這裡的家族產業(例:木作、豆干…等)、了解這裡的特色建築,像是外觀可看到的四連棟、六連棟、警察宿舍、街屋文化等,也可以在這裡看到模型,在之後又看到實體建築更是令人震撼;接著有木作榫接的介紹,可以看到中間完全不用任何一根釘子、雕刻十分細膩的椅子,剛好系上在教中國建築史,有提到榫接的技術,更實際的體會這個技術的精妙之處。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博物館內除了有所修建,也保留了老屋建築的痕跡

 

broken image

▲街屋建築的剖立面模型,讓人了解當時生活文化

 

 

broken image

接著走向崖線,是一個超過半圓弧視角的百年公園,黃老師在這裡介紹了大漢溪的流變,而這座公園讓我想起自家家鄉常有觀光客來的羅東夜市,與裡面的公園規劃相較之下,大溪的公園視野寬闊,也因為地形起伏有更多有趣的安排,雖然公園腹地大小本來就不能直接相比,但這裡讓我有更放鬆的感覺,也在反思我之前看過的各種公園有沒有更好的規劃與發展公園與在地地緣關係的可能性。

 

broken image

▲在日本神社下還有些石壿刻著當時的秘密。

 

 

broken image

中午來到普濟路,也就是老街,黃老師還帶我們走過密巷,甚至經過鳳飛飛的家,處處有小驚喜,到老街上的特色山牆,上面的雕刻對於當時的人是什麼樣的意義,對後來的我們而言又是什麼,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

broken image

 ▲老街的招牌很統一,也很符合東西文化的當地氣息,整條老街給人寬敞而愜意的感覺

 

 

broken image

下午來到木器行,跟早上的博物館又不同,這就是真正的家族產業,老闆介紹他各種創新作品,眼裡充滿著熱忱,這樣的二代傳承,將傳統的技藝與現代的新興技術結合,不只是家族產業而已,更是傳承了其精神,讓我很敬佩;後來的刨木體驗,檜木跟杉木真的很香,雖然這個技術真的需要吃力氣,但我還有成功覺得蠻開心的。後來黃老師又帶我們去木料行尋寶,黃老師原本也是讀設計的,他說相信、也懂我們讀藝大的會忍不住買些什麼回去「或許用的到」「這個質感很不錯」想當然,我也真的一如黃老師說的買了幾個木頭…蠻有趣的哈哈,後來又來到老師的住處,也是其中一棟街屋,還送了我們魯班鎖,非常好玩。

下一段來到了大房豆干的本店,原本我也想買但就是找不到這間在哪裡,就在這裡聽了老闆娘講述她與這裡的淵源,探討了歷史與自身的關係;後來也來到一間咖啡店,看到不同的建築形式,還有人在這裡開會,旁邊還有一座古井,這裡的氛圍也非常放鬆清靜,非常特別。

broken image

 ▲獨特的建築工法很吸引人

broken image

 ▲這次一起來的舞台設計主修夥伴,我們一起發現很多各式建築的特別之處

broken image

 ▲各式各樣的街屋特色

 

反思家鄉與自身連結

各個地方都有獨有的味道,也可以在參訪過程中,感受到當地人對自己的故鄉很有熱情也樂於分享,覺得這些是很難能可貴的。「你有想過你能為你的家鄉做些什麼嗎?」在這些地方所被述說的故事,也讓我不禁想起我與自身家鄉的關係,就讀國中國小時,就在旁邊的利澤老街,我們時不時就會過去,在地人也都知曉這裡以前是個港口,台語叫做「奇力簡」,後來經過開發、火車運輸,經濟重心移往羅東市區,這裡就逐漸沒落了,只剩下永安宮的媽祖廟與虎爺廟坐落在此,每年元宵都有走尪、踩街、畫虎皮的活動,短短的老街上也有利生醫院、電影院、各個產業(除了牙醫診所幾乎都沒落了),我們在地的學生也看過老師、志工、廟方宣傳在地文化,我小時候也有去幫忙;隨著歲月過去,這樣的有年紀有故事可以述說的人越來越少,也看過幾個年輕人回來創業,但也因為這裡在平常時候始終沒這麼熱絡逐漸關門,有時會有電影、電視劇在老街取景(在附近的國立傳統中心也常如此),場景美術組製作的招牌也會因此重新掛在這個有些沒落的老街上。

broken image

而近年媽祖廟修建新的大廟,除了老街上有民家館介紹這裡的歷史與文創產物,還有附近五十二甲溼地的民宿老闆也會舉辦與在地結合的文創活動,也有當代的現代偶戲劇團「無獨有偶」在這裡進駐穀倉作為工廠,現代偶戲結合在地文化,大家一起合作在老街辦當地的文創市集,教導國中小小朋友以不同形式的偶戲介紹利澤簡的文化,做在地的傳承,其實我有感覺到這裡好像又恢復一些生機了。

不管是在地的年輕人試圖繼續傳承,還是非在地的人選擇來這裡居住、工作,並親身了解這裡的文化,並願意與當地人一同參與,什麼樣的原因促使、驅動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做這些事情?其實寫這些心得的過程中,我原本以為我還是對家鄉不了解,但發現其實很久以前這些記憶一直留存在我的腦海裡,我好像還是講得出東西的,也回想起之前高中參與志工的回憶,過年還是有參與這些活動,不過也深刻的意識到自己參與這些活動時,好像就是參與而已,沒有想的這麼多,也發覺自己好像有點想為這裡做些什麼努力,想更了解這裡。

 

broken image
broken image

 近期的活動

 

broken image

到此一遊,雖然過程真的覺得自己有點像是觀光客,但也覺得認識不同文化是非常有趣而新鮮的,也很開心因為這趟大溪之旅反思這些問題,回頭看自身與家鄉環境的關係,願不願意為自己的家鄉做些什麼,又為了什麼來做這些事,這是我所想到的,覺得很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