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泰雅人與生態的故事-農業篇

北醫藥學二 張力元

· 2022線上課程【泰雅人與生態的故事-農業篇】

 原住民知識的主體性,往往在現代化的過程中被掠奪、被否定、被歧視 

以講座的小米為例,泰雅族是怎麼種小米的? 

什麼時候可以開始種?不是靠日曆、不是靠時鐘,是靠山櫻花開始開的時候判斷,就是開始種小米的時辰。 

播種之前要有的前置作業就是整地,遵循泰雅族的傳統農法是要用燒墾的方式,被日本殖民時就被禁止了,對於一個「全面西化」的統治者,這是多麽野蠻、沒效率、危險的手法,但思考片刻,燒墾農法在國高中地理課本中常常會聽到,先前學校老師在傳授的口吻現在仔細回想,其實沒什麼提到或是根本沒提到台灣泰雅族也有這種手法,都是用一種「這是落後原始部落的農作方式」來講授,借用的中國的外來語,這是多麽「細思極恐」的洗腦手法,甚至不顧知識主體性,試圖去抹煞、去使遺忘。燒墾真的危險嗎?可以控制燒墾的範圍不就正是知識運用最好的證明嗎,掌權者常常使用否定的手法去正名、去取論證自身的正確性。 

接下來是種植分工,這是囊跨性別上、家戶上的分工,也是非常勞力密集的。種植上運用的手法是間拔,這也是非常講求技術層面的知識,要會懂得去分別這是幼苗還是成熟的,還有苗草的雜亂程度。 

然後抽穗之後開始採收、曬乾、儲存,這都是學問,採收完成的小米要怎麼吃也是一門學問,打殼後運用篩子分離種殼種仁(這是婦女的工作),要如何有效地過篩這也是一門學問。 

以上傳統農作手法的重要與可貴,往往被科技的進程淘汰,科學與工業化要的是什麼?要的是價值,而價值一詞蘊含的意義是什麼?要的是效率、要的是產量、要的是品質,所以在追求價值的同時,社會、科學、工業化就決定放棄了傳統知識,「決定放棄」有時候不是單純忽略,是以更負面的手段去刪除,可能是禁止也有可能是刑罰,這是非常嚴重的行為,這可大可小,但我深深認為刪除蘊含專制的成分,有名的懺悔詩《起初他們》寫道:「起初,納粹抓共產黨人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共產黨人。當他們抓社會民主主義者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社會民主主義者。當他們抓工會成員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工會成員。當他們抓猶太人的時候,我沉默,因為我不是猶太人。最後當他們來抓我時,再也沒有人站起來為我說話了」。可能會有人認為這沒有這麼嚴重,但亞泥是怎麼回事?藻礁是怎麼回事?原住民社運歌手巴奈在凱道旁二二八公園夜宿近千日並持續至今未的又是什麼?『原住民的知識主體性』講座主題引申出的是人們對與自身歷史的漠不關心與被反噬的可能性,我很喜歡創作人陳珊妮說過的一段話:「沒有歷史的人沒有未來,每一首歌曲都是一部斷代史」,我認為非常能轉換觀念至此次主題:「沒有歷史的人沒有未來,每一項原住民的知識都是一部斷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