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我會把這兩天在自然冰箱中吃到的美味放進冷藏,讓這份記憶常保新鮮。往後隨時可以拿出來品嘗,回憶起那些新奇珍貴的經驗和兩日所學所思。
一路昏睡,直到在錦屏橋下車,在這座連接都市與傳統部落的橋樑上,聽著信實藉著壁畫說著過去不同族群互相的不了解,造就了衝突發生的故事。這趟山之行的走讀開始有了記憶點。
小米媽媽--大自然的冰箱
走讀課程第一個老師—小米媽媽芭翁,在咖啡廳的露臺上,我們聽著她說在山上的冰箱長甚麼樣子。
看到對面的竹林了嗎?那是我們泰雅族生活的必需品;有看到遠處的小溪嗎?想要吃魚就去那邊抓;想吃肉就去打獵。這片大自然就是我們的冰箱,因為沒有電冰箱,吃多少拿多少。
族群間的不瞭解、傳統文化的衝突再次出現。我想,在台灣這樣多元族群共同生活的地方,缺少的永遠不是爭吵,而是了解和包容。時至今日。誰先來誰後到已經不再是最重要的,如何保存本身的傳統文化並尊重接納其他族群才是至關重要的。
中餐在小米媽媽家吃了頓豐盛的中餐,醃豬肉的酸甜感還記憶猶新,我發現吃飯是一個容易拉近距離的方式,我們一邊吃著中餐一邊愜意的聊天、逗貓,不知不覺慢慢地走進魯壁一家生活的地方。在談話中了解他們的生活,食衣住行等等的日常,藉著互相了解開始有種踏入「家」的感覺。
吃完中餐,我們進到了架高的穀倉開始上課,辨識不同種的小米,學習在今年旱災下芭瓮挖掘到的新族語,像是「游泳」和「盪鞦韆」。我們這才知道原來小米媽媽復甦小米最開始是想要尋找族語,藉著復育小米來找回傳統,卻也看到不一樣的可能性。
我想起午飯時,我們和芭瓮聊到為什麼沒有讓弟弟(芭瓮的孫子)去都市念書?他說:他一定會離開部落的,他會到都市去認識到不同的事物、他的價值觀也一定會產生變化。但不管他到哪裡去我都希望他的童年有部落傳統的記憶,這個記憶會是他這輩子最寶貴的資產。
聽到這樣的想法我是深以為然,傳統就該這樣延續下去,不管長多大,他都會知道有一個地方,那裡的人和他流著一樣的血液,曾經吃著一樣的食物,說著一樣的族語。我會把這樣的存在稱為『家』
之後坐小貨車爬上更高的小米田也是難忘的經驗,參觀了溫室也在小米田跳芭蕾舞、拔野草,看到了傳統和經濟的衝擊共生,我想這應該是不管何處都會面臨到的問題吧
看到弟弟在小米田餐與農事、玩耍的樣子,就不禁為他感到幸福,等他長大,這樣的回憶想必會是他最珍貴的寶藏吧!
分享一張芭瓮弟弟的照片,這應該是我這次上山最大的收穫,我發現人在敘述故事時的表情是最豐富的,看到他們說話時的樣子,我按下快門,成果我很滿意
晚餐在煤源教會吃新鮮的野味,第一次山羌肉的體驗非常的好,山羌肉的盤子沒兩下就空了,可見有多好吃!
(晚上洗澡的地方有蟾蜍在吃buffet wwwww)
一早起床,天空很藍、空氣很新鮮,廚房開始飄出炒菜香,體驗了炒大鍋菜的經驗後。吃飽就在教會空地曬起太陽,看著同學和夏荷老師的女兒打球,早晨的陽光很舒服,這趟課程也因為這個早晨變的優閒舒適了起來。
傻瓜農夫--如何從冰箱取食物
參與完教會的禮拜,我們前往夏荷老師的家吃中餐,湯頭清淡的火鍋在不同食材煮過後,變成了鮮甜的的湯頭。夏荷老師家自己釀的洛神花茶,超好喝!!臨走前還裝了一些在路上品嘗,也許是這兩天印象最深刻的食物了。
吃飽喝足後跟著夏荷老師學習陷阱的設置,也聽到了關於狩獵的禁忌,大致上跟永續發展脫不了關係,這是先祖和自然共存的智慧。我們先後體驗射箭,再學習竹子的各種妙用,他是泰雅族的家、趕鳥器,聽到過去的泰雅族男性要能一天坎上千根竹子才能成家,除了佩服還是佩服。
之後也參觀夏荷老師不會臭的雞舍,他用微生物技術改造雞飼料,讓雞糞不太會發臭。養雞更是用心,細心的關注每隻雞的狀況,被打的還要移到旁邊養傷。收雞蛋前還要先餵飽母雞,因為這樣他們有感恩的心,會心甘情願的給你雞蛋。傻瓜農夫的稱號開始有點眉目,這麼費心的養雞,不傻嗎?挺傻的,但跟自然共生其實才是最聰明的選擇。在基隆,我們已經看到在追求經濟之下,自然環境是怎麼被犧牲,而人類又是怎麼自食惡果的。傻瓜農夫其實不傻,相反的他很聰明的找到最好的道路。
在疫情大爆發前就上山的我們非常的幸運。為期兩天一夜的課程,拋棄了學校繁瑣的事情,來到山上悠閒地度過一個周末。學到了不少東西,也清空了不少腦袋。認真的說我覺得這兩天比起基隆走讀更像度假,在基隆進入的是相同族群的家,更多的思考和自己家鄉的相同相異之處。進到部落,一切都是這麼的新鮮,更多的是認識,認識不同族群的家。兩次的走讀都是收穫滿滿!
兩天的走讀被食物串聯起來,每一餐都有珍貴的美味,每一刻都有難忘的回憶
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我會把這兩天的所見所聞保鮮起來,讓他不只過去,還能隨時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