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溪走讀的前一晚是我們系展的開幕式,身為幹部忙到半夜才回到宿舍,雖然身體非常疲累但想到明天(或幾小時後)能出遠門我的精神變得很亢奮,能在課堂上出門看台灣文化歷史的機會不多,作為外國人我每次都會用力把握。我記得我應該睡了四個小時吧,當天我非常準時的起床,愉快地下了妖山,買到快樂早餐,並幸運地搭上710公車,準時抵達六廿四故事館的我和同學是最早到的人們之一。
對於大溪我了解的不多,所以我很期待在這一次走讀中認識這個地方。我們集合的地點是博物館群之首,周遭都是各式各樣的博物館,因時間關係導覽員只能帶我們到其中一棟。在這裡面讓我印象深刻的除了木工技術與魯班尺以外,是建築物的構造。街屋多以二坎三進,窄長的構造讓商店與住家結合在一起,可以想象好久以前的大溪人口應該非常密集,才會需要有效利用有限的土地上讓所有家庭可以安居樂業。
午餐前,我們來到有蔣公銅像的公園裡的一座涼亭歇息,導覽員說大溪是保留最多蔣銅像的地方,他們的銅像公園有三百座蔣銅像!光想象就毛骨悚然,但老實說我還蠻想去看看的,哈。在涼亭內老師說著大溪的生態造就的人文,大漢溪的存在讓人類群聚在周遭,發展農業與運輸業,以及煤礦業。如今的大漢溪早已失去功效,看起來很淺,但周遭還是留下了以前人們辛勞過的痕跡,例如沿著河邊長滿黃色花朵的樹,據說是以前挖礦時為了防止地崩還預知地震種的,老實說我不太記得了,說不定有記錯或聽錯的部分。
午餐後我們來到新玉清木器,作為一家傳統老店他們的店面非常的新穎且吸睛,後來得知是老闆兒子的功勞。作為傳承的下一代,他非常盡心盡力的宣揚爸爸珍愛的工藝,為家族生意設計了更貼近新世代的身份,用傳統工藝做出新的創意(他的木音響實在讓人驚艷!)。老闆向我們介紹木片如何契合,如何用以前的工具刨木頭,最後還讓我們帶檜木香包回去,如此的體驗非常有趣。我的檜木香包沒有當初拿到時味道那麼濃郁,但還是有淡淡的香,我很喜歡。
導覽員帶我們到他的店面,介紹魯班鎖並讓我們帶回去。那小東西真的讓人頭大,簡單的六根木條拆開後卻那麼重組,花了好長的時間最後還是依靠網路上的答案。老闆娘還熱情的請我們喝高山茶,很清爽的好茶。
走過大溪老街後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點,他們有一個很好的組織在背後負責推廣大溪的文化,保留舊建築的特征再增加與時並進的配件,像是他們有一致風格的招牌這一點讓我走在老街上視覺非常舒適(設計系的老毛病)。二是老街的店面多為老闆自己擁有,就是他們自己的老家,而非外來商人為利益買來的。因為大多數都是在地人老闆,讓整個街道充滿親切感。
離開前我們在新南12喝下午茶並與北醫的同學們交流心得,我不太記得同學問的完整問題是什麼,但據我理解總結後是這樣:“在以前的台灣大溪不如其他港口那麼重要和繁榮,為什麼大溪那麼小卻可以成功在台灣歷史文化上佔據一個重要的位子?”(如果我理解錯誤真是抱歉了同學)我覺得首先應該是因為大溪的跳陣頭真的很大型並且有特色,雖然此行沒有太多的提到。二來是在地居民們真的很團結,組織了很好的團隊統整博物館群和文化街區。三是位於大漢溪旁邊讓大溪的土地充滿可能性,所以在以前留下了很多獨特的事物,而他們的後代也有很好的保存並傳承,讓大溪看起來古色古香又獨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