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族的傳說故事--錦屏大橋
第一次上山的目的地是煤源部落,而第二次上山的目的地則是田埔部落,雖然兩個地點都位於前山,但田埔的車程明顯比煤源久,約莫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們抵達第一個解說點—錦屏大橋。若不是老師的引導及解說,可能無法瞭解這橋上每篇圖案的含意,但對遊客而言,可能只是匆匆一瞥的裝置藝術,毫無意義,但透過老師的解說,才發現每一幅圖案都跟民民的生活、傳說、習俗及部落間的衝突有著關連,尤其是一幅原住民餵食(供奉)人頭食物的照片,若無透過解說,實在無法瞭解獵人頭習俗的真正意涵其實是為了避免部落間更大的衝突與傷亡。
和解廣場—部落衝突與尋找真相
第二個解說點停留在和解廣場,之所以取名和解廣場,主因是因為兩個部落在日據時代發生衝突,因日本人的介入,部落協調機制(例如獵人頭)失靈,導致兩個部落間大量人口傷亡,從此種下心結。爾後由於要共同合作來反對水庫設立,兩邊部落都必須拋棄成見,才選在這個地點進行和解,而和解在泰雅語中,其實是尋求真相,有了真相,才能放下仇恨機進行和解。此外,在和解廣場前,有一顆羅氏鹽膚木,而鹽膚木在原住民的運用中,最主要的功用是代鹽,在《本草綱目》中提到:「核外薄皮上有薄鹽,小兒食之。滇、蜀人採為木鹽。」而羅氏鹽膚木果實表皮也所含有鹽分,秋冬時節,原住民缺少鹽,就會採它的果實來當替代品。此外,羅氏鹽膚木還有另外一項功用,因為容易燃燒,所以早期原住民獵槍所使用的火藥,也是把羅氏鹽膚木燒成木炭後,再加上硫磺與石灰混合而成。
蕃茄的經濟—田埔生產合作社
田埔的蕃茄由於品質良好,目前已在各通路打出名號,所以銷量穩定,對部落而言是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而之所以有這個成果,主要是由教會長老進行主導,集合部落的農戶成立合作社,以大家的力量,協調肥料供應價、穩定交貨價格、統一運銷至果菜市場,讓盤商的剝削消失,進而增加獲利,讓不賺錢的局面翻轉,進而形成更大力量。當然,要成立合作社,勢必會影響既得利益者的威脅,所以在成立期間面臨了相關人士的刁難與恐嚇,但幸好在Pagung的堅持下,也都順利排除,才能田埔的生產合作社有如此亮眼的成績。
看天吃飯的經濟作物--段木香菇
下午去參觀了香菇的種植場地,Pagung說明段木香菇與太空包香菇的不同,主要是裁切面的形狀去做辨識,而段木香菇的栽種,最重要的是雨水滋潤,因此植入菇菌的最佳時機,就是颱風季節,雨水又多又急,所以香菇農常趁著颱風來臨時,完成這項工作,唯有如此,香菇長成的數量才會多,所以當山下的人們正躲在家裡防颱時,山上的段木菇農可正在菇寮裡緊鑼密鼓的工作著呢。
意外的溫泉浴--溫泉開發誰得利
今天的住宿地點在田埔教會,但是洗澡地點,卻給了一個秘密驚喜,那就是去泡溫泉啦!這裡的溫泉設備還在草創階段,原本是提供給各個家庭自行使用的,但因為泉質優良,而且地點適合,很多遊客在這裡用完餐之後,都想要泡湯舒緩疲勞,禁不住遊客一再要求,所以才開始提供給客人泡湯並收取費用。而泡湯雖然舒服,但事後也討論到溫泉飯店(溫泉區)的開發,對當地民眾是否有實質助益?又或者最大的受益者是否就只是財團?當財團取得土地經營權後,有沒有辦法提供當地民眾一個合作經營的機會,用當地的特色吸引民眾前來進行深度旅遊,都是溫泉開發時當地民眾需要仔細考的議題。
夜宿教會—社區的信仰及議事中心
此次住宿在田埔教會,經過這兩次住宿教會的經驗,讓我深深體會到教會不但是部落的信仰中心、情感的聯繫場所,更是討論社區公共事務的會議空間,一到週六晚上或週日,常常看到舉家出動,一同到教會,練唱詩歌或舉行禮拜,教會成了社區的中心,扮演了情感、信仰的寄託,也由於空間適宜,肩負了居民議決重要事項、形成共識的集會場所。
像山一樣思考—眾生大會初體驗
早上到『魯壁一家人』輕鬆的享用飲料及茶點,老師接著交代我們需要討論的功課,如同《像山一樣思考》這本書所提到的,用非人的角度,如動物、植物或山川河海等,透過扮演,說出自己的想法。經過一段時間的醞釀、思考、引導,再加上坐在舒服的草皮,大家很快就進入情境,以同眾生大會的模式,各自說出自己的看法。
小米回家了—小米穀倉的故事
下午再回到Pagung的小米穀倉,由Pagung介紹小米在部落復耕的歷程及小米保種的過程,然後由我們用踩踏幫小米脫殼,雖然目前脫殼已經由機器代勞,但透過用腳踩踏的過程,可以更接近小米的原始模樣,也可以了解前人沒有機器代勞時,如何使用人力幫助小米脫殼的歷程。
而Pagung決定要建造小米穀倉並進行保種的工作,其發想要回溯到她在一次國際研討會的交流活動中,看見非洲國家展示琳瑯滿目的瓶罐,全是植物的種子,保種的細心程度讓號稱已開發國家的我們感到汗顏,所以回國後Pagung便開始著手小米的保種工作。當Pagung決定把小米種回來,她向部落的耆老求助,也向保種中心索取小米種子,把小米再次種回田埔部落的土地,種植過程雖然遇到困難,也不被看好,但復育過程卻也讓他得更多的價值,也更讓他有信心繼續走下去,例如小米收成時,有老人吃到熟悉味道而感動落淚,讓她發現,此時小米已經不是單純的食物,而是部落回憶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