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大溪走讀心得

醫管二 王妤瑄b908110063

· 2022走讀課程 大溪

 

走讀的第二天,我們早上在大溪的624故事館集合,麗雲姊從一個大溪新住民的身分在為我們介紹大溪的各種歷史文化,和他所看見的大溪生態,一開始她拿出大溪整個地圖給我們看,身為外地人的我也覺得很新奇,大溪到底是什麼地方,還是就只是一個觀光客喜歡到來的地方,而麗雲姊為什麼位愛上這個地方,願意搬遷來這裡,這時內心充滿著許多的疑問,也引發起我的興趣。

broken image

(圖一)麗雲姊為我們解說

麗雲姊說到: 每年農曆六月廿四日是關聖帝君誕辰,以大溪普濟堂為核心,地方社頭、大溪民眾共同協力,舉辦慶典及遶境相關活動,熱鬧非凡有如「大溪人的第二個過年」。而624這個名稱也可以來自「大溪普濟堂關聖帝君聖誕慶典」俗稱「迎六月廿四」,大概就是這樣的習俗與由來!這個故事是我在來大溪之前,從未聽說過的,非常有趣。

另一個讓我記憶深刻的是,一開始麗雲姊有提到,為什麼這個地方叫做大溪,它的由來: 大溪原名「大姑陷」,是由泰雅族語TAKOHAM音譚而來的,是「大水」的意思,指的就是今天的大漢溪,漢人入墾後,認為大姑陷的「陷」字不吉利,於是改為「崁」字。清朝時,月眉的李金興高中舉人,為了炫耀,又將大姑崁改為大科崁。劉銘傳治理台灣時,為了突顯大溪山水交錯的景緻,再將「科」改為「嵙」。民國九年日人佔領台灣時將之簡稱為「大溪」,沿用至今。

 

接下來我們沿路走到大溪橋,算是大溪很著名的觀光景點,當天也是滿滿的遊客,如果沒有麗雲姊的解說與導覽,我跟家人來的時候大概就是走馬看花,就這樣經過了!但其實大溪橋在清代的時候,是大溪鎮賴以對外連絡的重要交通要道,後來被改建為單向車道,最後才有我們現在看到的巴洛克式吊橋,並且整座橋樑外型呈現復古吊橋型式!當然,現在也是桃園的夜景景點,也有一個傳說:只要情侶一起過這個橋,如果有一方不是特別真心,就有可能會分手的謠傳!

broken image

(圖二)大溪橋

 

中午的午餐,老師給我們自由活動2個小時,我們就去品嘗大溪最有名的豆干,雖然大溪有很多家豆干店,但老阿伯豆干卻是排隊排到巷口去,雖然當天天氣不是很好,撐著傘排著隊,但依然很值得!看到這一鍋鍋滷至上了醬色的豆製品,看了就覺得好入味、很好吃~~在市面上看得到的各種豆類製品,有著不同口感,這邊幾乎都吃得到!而且這家店的糖心蛋,是真的很好吃,又很入味,辣椒醬也是很香。

broken image

(圖三)大溪豆干

 

下午的行程就是來到博物館進行導覽,這個地方記錄著大溪從繁華興盛的歷史。一進去博物館你可以深刻感受到,早期木器行的擺設陳列,有著許多製作木器剩餘的木頭材料,呈現當時的木器產業風貌。而大溪博物館比起其他的博物館又更特別,透過導覽講解,讓我認識到了大溪早期竟然還有樟腦跟日東紅茶,打破既往的想法,單純只有豆干或是豆製品! 在日據時代,大溪出產的「日東紅茶」可以紅到國外去,之前的茶廠已經轉型為觀光工廠「大溪老茶廠」。

還有讓我印象深刻的:林本源家族與通議第,很多人都不知道林本源家族以前就住在大溪這個地方,並協助清代與日本政府管理證物。當然,林家居住在這邊,對於大溪城區的規模,街道發展或是木藝,都有很深遠的影響!在嘉慶年間來自漳州的林家,從新莊遷入,以城牆防禦的豪華宏偉宅第”通議第”居民也在此周邊開設街市,讓這邊繁榮起來!

broken image

(圖四)林本源家族的通議第

 

裡面除了很多古物之外,還有講述到大溪這邊對神明的看法,因為漢人民初來開墾,奉迎原鄉的神來台,共同敬拜,祈求心靈平安。此外,信仰生活帶動了層次複雜的社群網路與結構,其中也蘊含了衝突與凝聚社會的智慧!在神的轄區輻射所至,也是人們情感交融之處。就像是福仁宮的籌建以”公號”為單位,十姓輪值將不同祖籍的人群納入地方網路!

broken image

(圖五)大溪居民對神明的看法

 

 

broken image

(圖六)博物館保存的歷史紀錄

這次的大溪走讀,雖然過程中走路的時間比較長,導致比較體力上比較累,可是收穫了很多文化歷史相關的知識,原來大溪的背後還有這樣一段的故事。並且,這些知識與力量是在教室上單用文字與圖片,難以去闡述,而是以實際探訪當地,那份人與人接觸的心中的感動,遠遠超過在教室帶著疲憊的身軀,聽著老師講課來的深刻太多!感謝有這次機會讓我們來到大溪,也更了解當地的風土名情與美好。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