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生態與永續發展期中報告 護理一/b405109023/曾奕瑾
家,對於大部分的人們來說是個溫暖、放心的地方,而我也當然不例外,這次利用通識課的時間,認識了老師的家鄉-基隆。還記得一下公車,淡淡的海腥味伴隨著乾淨的空氣撲面而來,拂過我的臉也帶走了疲憊,剩下的是對接下來行程的期待。我們參觀了海科館,了解了清晨的魚市是如何的人聲鼎沸;這是我第一次透過照片看到新船下水的儀式,彷彿我當時就是站在船邊一起給予祝福的人,對於見證歷史的傳承感到欣喜;還見到了各種不一樣的釣具,在各種新奇的設備中可以看見漁民想要維護大自然的心,除了使用可以被大自然分解的棉製漁網外,也刻意的放大網子的孔隙,目的就是為了守護這片得來不易海洋。接著我們穿著當地以前的特色草鞋到了潮間帶,還記得一路上被觀光客問說我們的草鞋是在哪裡租的,心裡還暗自竊喜可以體驗到以前人的生活,踏在冰涼的海水裡,太陽溫暖的灑在身上,好想時間就這樣定格在當下,看著藍天白雲接著海面連成一幅畫,煩惱瞬間一掃而空。下午我們了解了基隆當地的原住民,踏在腳下的土地,隨著老師的講解回到了4、50年代的生活,體會到原來生活一直都是不容易的,不管是對於任何人來說。最後我們到了教堂,在這裡拼貼出每個人對於基隆的印象,其實在學校的課程中從來都不缺乏報告,但這是我第一次在別人面前介紹自己的作品,沒有特定的主題、形式,只是真實的表達我的想法,還記得我的拼貼畫叫做「家,慢」,我期許自己可以多看看自己的家鄉,用慢下來的腳步,慢下來的心靈去欣賞、發覺,而不是總是路過…
第二天我們一樣起了個大早,跟著老師認識他的家,了解基隆人是如何在山海之中胼手胝足的建立自己的家園,雖然過程中遇到很多的不順遂,但最後還是克服了一切;我們參加了禮拜,在這裡我找回了很熟悉的感覺,從小到大我都是就讀天主教學校,做禮拜對我來說就像是一個回憶,回到了我的小時候,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教堂是個使人沉澱的地方。最後我們去了海鮮市場,這也是我第一次去魚市場,學習著如何翻遍新鮮的海鮮;如何對老闆撒嬌,請他算我們便宜一點;更學會處理各種海鮮,看著自己煮出來的海鮮麵疙瘩,心理是滿滿的成就感。
總而來說,這兩天對我來說是個非常特別的體驗,透過不同學校的人的視野,我發現自己真的被專業知識框架住了,我想對於醫學大學的同學們來說,生物、化學等專業知識才是最重要的,大部分的我們都不願意在專業科目外去下努力,更沒興趣去了解;但是我看到了北藝大的同學對於藝術的喜愛,比我多了非常多的想像力和創作空間,看事情的角度也更多元,很喜歡這樣不同領域的碰撞,讓我們彼此都在對方身上看到自己的不足,也拓展個人的眼界。另外我業在反思有多久沒有好好看看自己的家鄉,還有家人,雖然我家在桃園,其實離台北並不遠,但每次回家總是匆匆忙忙,沒有時間好好跟家人相處,總是驚鴻一瞥,更別說是沿路的風景了,說實在話我連家裡旁邊的店換了我可能都不知道,當然以前的我可能不在乎,但現在的我會多多觀察、留意,不要等到它完全失去了小時候生活的模樣才來反悔。另外在訪問居民的過程中,我剛開始不能理解有人會為了做禮拜而每個禮拜回基隆,但是在訪問過程中看到他們彼此的互動,我漸漸的可以理解,因為基隆牽起的並不只是對於宗教的崇敬,更是彼此的連結,大家在基隆找到的歸屬感是任何事情或是任何人可以取代的。我覺得基隆是一個世外桃源,它雖然緊鄰著首府,但卻多了一些純樸、緩慢,彷彿是在告訴所有人身在如洪水般前進的世代,我們應該多一點人文情懷而少一點冷漠,也提醒著千萬不要忘了自己的根,無論如何家永遠在我們的身後,在當大人當到疲憊時,有個地方可以讓我們做回小孩子,重新整理後再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