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不只是代表一個地方,更是代表一個社會文明。隨着時代的轉變,世界的進步,在很多人眼中的隱世地方,慢慢都隨着世界轉變而出現在世人的眼中,這些民族的某些文化,亦因為世界而隱退。全球化的影響深遠,改變的不單止是世人的思想以及概念,改變更加多的更是文化。在兩日一夜的尖石鄉泰雅族原住民體驗中,更加能夠深深體會到全球化帶來的影響。
小米-是許多原住民過去的主食,當然泰雅族也不例外,在我們的眼中小米也可能只是很單純的一款植物、糧食,但在泰雅族的文化之中,小米是有很多不同種類的。不同種類的小米對他們來說也有相對的用途、效果;有的是專門用來釀酒、有的是可以在生病時吃等等。但是在現實之中,時代的轉變,泰雅族也是需要經濟來維持他們的生存,所以小米也慢慢在部落之間沒落,原住民都轉種其他經濟作物,例如蕃茄、青瓜、稻米等等。
田埔部落的小米媽媽pagung,大約在五年前開始復育種植小米,對pagung來說,小米就是她家鄉民族的回憶,消失的不單止是純粹的經濟作物,消失的可能還是一種語言、文化及回憶,這是一件有點令人哀傷的事情,所以,pagung決定要令這一種已經消失的回憶以及文化,重新出現在原本應該存在的地方。一開始是艱難的,大家都認為這種完全沒有經濟效益的事情為何仍要繼續做,來到這裏,我們可以看到即使是原住民,都被資本主義影響到,忘記了原來這是民族的文化回憶,直到大家看見小米媽媽的堅持,部落裏的長輩便來到小米媽媽的小米田,細心告訴他那一種小米是什麼名字,有什麼的用途,種植的方法還有應該要注意的事情。當pagung開始重新種植,部落的人可能因為看見因時代變遷而被逐漸遺忘的語言、文化,還有小時候的回憶,逐漸呈現在眼前,亦被pagung的堅持和毅力吸引着,大家都願意一起協助復育種植小米。
看到大家都為同一個目標而共同努力,也許這就是小米媽媽pagung的療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