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海之行就有很多感想,這門課在北藝是叫作生態人文學,因為平常就是住在都市裡所以會覺得自然生態是離我周遭的環境和人很遠的東西,常常只是看看報導或網路上的影片會有提到現在自然面臨的危機提倡大家要保護地球,但只僅止於「知道」,並沒有真正「理解」,這次能出去走一趟(很可惜只有一趟⋯⋯)真的有刷新我的一些價值觀,讓我對自己和環境有更不一樣的思考。
不管是海之行還是山之行,其實當中很重要的一件事都是人與自然互利的相處,像是基隆是知名的海港地區,那裡的居民有很大一部分住在那就是為了在當地從事海上工作,甚至連海大設在那都完全是為了培養海上工作的人力,這對我這種都市小孩來說是很新奇的一件事,都市並沒有像基隆這樣有一個自己的自然特色而構築成的社會,都市是一個上班很方便的地方,生活機能進步,但基本上自然文化的重要性對這樣的生活環境來說存在感並不高;再來是山之行,雖然沒有實地走過但看影片之後我也是覺得跟基隆一樣,泰雅族對自然的需求和依賴是很高的,我都覺得幸好,還保有這樣互相依賴的地方,在科技越來越發達之後人們已經習慣仰賴人工科技來讓自己過得舒適,的確,隨著時代變遷還有過多的人口,當然得要靠現代技術去快速解決問題,但對於自然生態和都市高樓之間的平衡比例還有界線都應該藉由真實去接觸了解才知道如何改善,就像這堂課名稱的核心觀念「生態與人文」其實是密不可分的,尊重彼此的價值,整個世界才得以永續經營下去。
就我自身來說,在這堂課我最有感的一件事是自己的眼界太小了,在課堂分享上說過自己每天就是起床、去學校上課、練琴、回去睡覺,我的世界就是專注在眼前小小的空間,煩惱、壓力、無力感、一成不變的人事物,有時候看著狗血韓劇裡汲汲營營,為了爭奪權位而殺紅眼的角色,都覺得自己其實也是另類的目光短淺,追求的雖然不是金錢是美感,但同樣的是在把自己關起來,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的只看著那88個鍵,這樣出去走一趟,接觸了跟平常截然不同的環境和人(跟醫學系的同學一起分享想法真的讓我頭腦大開機,一開始覺得很害怕,因為他們講的聽起來太高級了,後來越聽越可以吸收到他們各式各樣的想法,發現每個人在乎的面向和每個人的個性都很不同,其實不用擔心自己是好是壞,自己就真實而且真誠的表達感受,或許對方也會從中得到自己沒想過的東西),認識了當地樸實的溫度,讓我開始思考我生活的本質是什麼?如果都可以讓我自由選擇的話我想要怎麼樣的生活?我喜歡什麼樣的環境?都市固然也有都市的好,但都市對我來說相較自然的變化多端,是狹隘的,是比較沒有溫度的,是比較不能呼吸的,作為學藝術的人如果覺得眼界被壓縮那真的很危險,我認為一個人生活的世界不是單單只有他每天固定在活動的地方,那個世界是他曾走過,並且帶給他不一樣、牽動他回憶的所有地方,是接觸各種不一樣地方的不同溫度、空氣、氛圍和文化所構成的專屬自己心裡的世界,生活的世界越大,就越能找到最想要的生活的樣子,對於美感的追求也不再空洞貧乏,希望自己未來能實現自己這樣的理想,在努力在專業上的同時也能探究環境和自身互相帶來的影響,提升想法、情感也珍惜走過的每一寸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