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的早上一大早九點要在桃園集合,對我們住宿在北醫的學生來說,要準時到達桃園大溪代表的是要起個大早,還要經過一段長時間的通勤轉車,很多人可能會覺得上個課也太累了吧(但想想整個學期的早八換週末早起而已),不過其實我個人覺得自己搭車到目的地也的確有他學習的意義,其實九點集合開始走讀課程應該是很合理的時間,我們要學的就是要學會規劃行程,做好時間的安排和提前的資訊蒐集等等的,另外,不該把這個課程當作是一個一般課程,而是個難得的學習機會,如此一來,我很願意為了這個課程早起。我也因為這個早起而認識了幾個朋友,從一起搭車到認識彼此其實也不錯。
而和第一天相同,今天同樣的也有外籍學生隨行,雖然很敬佩他們,但我很怕生,有點社恐,所以也沒有打算要找機會和他們聊天或交流,不過在半路上,其中一個外籍學生主動的來找我聊天,除了比較一般的聊天以外,他也有請我做一些翻譯,其實我的英文能力普普,對話更是完全不擅長,但他還是很有耐心的聽我講,也會給我適當的反應,讓我覺得其實我或許太怯於去放開自己,其實和人溝通並沒有那麼恐怖。在今天最後的分享中,這位外籍朋友說了,雖然它有一台即時翻譯機,讓他可以了解大多的課程,但他卻同時也少了與人交流的人際關係,原來他是覺得比起課堂學到的知識,人與人的關係才是更重要的。整個走讀課程都是一團一團在走的,不過我卻發現彼此之間的關係好像卻不是那麼緊密,甚至到最後,我還是不知道多數人的名字,其實有點可惜,這是個很好的機會,比起一般的課堂,這有更多的相處和互動的機會,但各位包含我都太內斂了。
大溪是位在大漢溪流域的中上游,在過去是往來貿易很頻繁的地點,甚至是前總統的蔣公行館有蓋在大溪,可見大溪在過去的重要程度。而在大溪就不得不提到大溪老街,大溪老街是「觀光客」來到大溪必經的景點,我覺得就像第一天的大稻埕一樣,人來人往的人龍們只光顧著樓下的攤販,眼睛掃視的是附近的美食、古早商店,但是在麗雲阿姨的導覽下我們學會了把眼光放寬放遠,我們注意到了街道上的牌樓立面、廟宇的故事、挑夫古道、迷宮巷等等其他隱藏在大溪老街的歷史文化。我們也到了六廿四故事館,看到了大溪廟宇的文化,包括盛大的遶境,是由多達20個社頭組成的,非常盛大,光是看到紀錄片便讓我非常想要親自參加這個活動,希望在未來有機會也能在六月二十四日的時候來到大溪,去瞭解另一種不一樣的大溪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