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告共管議題中主要有支持共管和反對共管並設立泰雅族自治區兩派人馬的對立,本質上大家都是期望讓泰雅族有美好未來和希望,只是各方有各自的價值觀,加上人們對原住民文化和精神的生疏導致事件的發生。
設立國家自然公園是為了保護國家特有的自然風景、野生生物及史蹟,並供國民之育樂究,然而仔細看才發現國家自然公園所屬單位都是國家政府機關,並不是主管機關人員不夠專業或不信任,而是不了解,不只政府不了解原住民傳統知識人民亦是如此,細想才發現教科書上對原住民的介紹謹此族別、分布位置及政治歷史,頂多介紹節慶活動,兩三頁就講完原住民的歷史文化,然而這些知識都太表面而無法深入認識原住民令人敬佩的文化精神,也造成大多數人民對原住民族的誤解,比如舉木事件。在法院上沒人知道兩個被告口中所述說的傳統領域的範圍,與其他族群傳統領域的劃分,更不知道傳統領域並不是一條死線,而是隨著族群的遷徙自由活動的,更有趣的是他們在訴說泰雅族的傳統領域時是用說唱的方式,代代相傳,並且儘管因遷徙而領域擴大卻仍然保有流域共享觀,遷徙不是族群的分散而更像是生長,此文化意義讓族群不忘根本並要彼此分享、互助與合作,這樣的精神讓我感到敬佩,因為在歷史課本裡常常能看見一個族群因為資源問題而分裂甚至自相殘殺,然而泰雅族的社會規範GAGA讓他們化解衝突並有共識的互助與合作避免組群內部無意義的廝殺。若我們也能保有流域共享觀彼此合作、同負罪責、同甘共苦的團隊精神,從教育觀念下手也許比起設訂法律才能解決根本問題。
在資本主義的社會體制下,人們瘋狂開發地球資源,最後受苦的仍然是人類,但是仔細想想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資源嗎?這些資源有沒有好好使用,並盡可能地不傷害原始地?我們追求的是什麼?疫情肆虐下我們反而能看到動植物的繁榮茂盛,空氣品質以肉眼可看見的速度在恢復,也許對於地球來說我們才是病毒,而covid-19是地球的解藥。這樣講也許太極端但我想說明的是中庸之道,凡是適度就好過少過多都不見得是好事,過度的追求科技發展卻偏離心靈上的成長,造成各種社會的隱形牢籠並限制發展,太過著重在分辨物質而失去靈性的思考。然而泰雅族的狩獵觀乃至文化都是相信萬物有靈,比如,獵人與獵物是互相依賴的關係,獵人獵到獵物使家庭溫飽反之亦然,所有生命都是如此,自然的在追求生存,並當獵人去世時會帶著獵物一起過彩虹橋,此時的獵人與獵物變成對等的關係,與自然與世界和平共存。
當人從動物性中超脫產生生命意識時才開始發展出人性、產生道德,人類獨有的深思、再思考讓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價值觀和各自的內在價值,我們要彼此尊重包容,並且,所有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因為事物不是表面的物質價值,而是更深層的意義,沒有誰比較高尚,大家都是互相關聯彼此依賴的,人類不能獨立存活,同樣其他生命也是(不過看起地球沒有人類也能存活,但那是另一個話題了),從自然分類系統到環境利用與開發再到社會分工最後建立宇宙觀,整個生態知識是一層層的重疊互相關聯。這樣的觀念在以前教科書上從沒講過,每科都是獨立存在,直到近幾年才漸漸修改課綱,也許不是那麼的完善但了解各方的價值觀、統合、再給出自己的見解然後互相尊重創造共識,也許能減少一些衝突多一些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