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週走讀課程的一開始,薄荷先帶我們到區域探索館的三樓看地圖,並簡單告訴我們當天會走的路線。我發現,看起來小小的一張地圖,其實內容很多,一天也說不完。
因為海科館的本館,以前是火力發電廠,所以當天的走讀課程先以能源的議題做開頭。薄荷先帶我們在區域探索館內介紹了風力發電和波浪發電。也告訴我們,其實再生能源和綠色能源不同,綠色能源指的是不會產生任何的污染,但像是太陽能,看似不會產生污染,其實生產太陽能板的過程產生的污染十分嚴重,就不算是綠色能源。另外,台灣的漁港其實設計都是錯誤的,會造成淤積的問題和風浪太大。
接著走進到海科館的本館,看到了保留了原本的鋼骨結構的建築。火力發電廠在民國73年退役後,有長達20年的時間是廢墟,當地的居民都不敢靠近。而因為當地的地理位置和環境很適合,所以全台第二座的發電廠選擇設立在這邊。
後來走到後面的榕軒園區,薄荷向我們介紹那邊以前是員工宿舍群,其實生活機能很好,但當時火力發電廠退役時,這邊都被直接挖除了,一棟日式建築都沒有留下,很可惜。而且這邊的路都已經長了厚厚的青苔,真的很滑,走路都要超小心,感覺已經很久沒有人走進來這邊了,因為一般人來這邊也不會想到要走進去那裡看看。我覺得,當時沒有將以前的建設保存下來,真的好可惜,也體悟到,自然環境、文化和政治真的是環環相扣的。
中午吃飯時間,薄荷帶我們到調和市場,並告訴我們幾間他平時會吃的店家,然後說下午集合時,要分享一下吃了什麼有什麼感想,也可以看看我們有沒有點到當地人會吃的東西。我和其他五位同學後來選擇吃一家叫做溱湘小吃店,我點了鯕魚米粉湯,大家一起點了吉古拉、炸蚵酥和炸透抽。我覺得很經濟實惠,海鮮也很好吃。因為離集合時間還有一個多小時,我們去吃了一間越南甜點,吃紫米椰奶湯,也很好吃。
然後下午沿著原始的海岸線走進村落,薄荷告訴我們,其實我們走的馬路上,在以前,左邊就是海,所以旁邊的房子一樓都是架高的,甚至在路邊就看到有一塊天然的海蝕平台。我很難想像以前的景象,但感覺現在的樣子有點像宮崎駿電影崖上的波妞裡的景象。途中,我們有經過一戶人家正處理魚。當地會先把於燙熟然後風乾。薄荷告訴我們,這邊的魚市場是凌晨營業,也通常是整籃賣給批發商的。我覺得很特別,也難以想象以前興盛的時後和現在魚市場人潮等等的差距。
後來進到文物館,看到了許大哥跑遍各地的漁村搜集的文物,並聆聽了許大哥的介紹。最後大家坐在一起,各自分享自己看到或注意到的文物,提出看到的點或是提出疑問。我覺得這樣互相討論的方式,比起前面許大哥的講解,讓我更能從中了解一些故事和漁夫的智慧等等,也對聽到的內容更印象深刻。要準備離開時,我才看到門上貼著一張「文物館自述」,看完上面的內容之後,我覺得許大哥和尖石鄉的小米媽媽一樣,如果問他們為甚麼要花這麼多時間去找這些古早文物和傳統作物,他們的答案應該就是那份對傳統的文化和家園有感情,希望能好好保存它們的心吧。
雖然這天的天氣讓人有點狼狽,但因為交通比起去大溪那次還要方便很多,因此在回程的客運上,我不自覺地回想起之前每一次的走讀,覺得每一天都很不一樣,都有不同的感受。我想,就算之後再去同一個地方走一次,也會因為當天的天氣、身邊的人有所不同,會得到的感受也不同吧。走讀課程真的是很特別的形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