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世界的趨勢是倡導永續發展的17項目標,並在2030年檢視大家的成果。提到永續性(sustainability)這個名詞,在台灣我覺得最符合永續一詞的莫過於原住民族。
以泰雅族為例子,泰雅族是一個會跟著河流遷徙的民族,因此他們的族群分布相當廣闊。當他們來到一片新土地,泰雅族人會砍伐木材並種植小米。耕種一段時間後土地的肥沃度會下降,這時族人會開始種竹子,竹子除了當成食物(竹筍)外也可以編織成竹筏,準備下一次遷徙前往更肥沃的土地,也讓原本的土地休息。
在狩獵方面,泰雅族人把繡眼畫眉視為代表占卜的一種鳥類,用來判斷今天是否為打獵的好日子,如果今天繡眼畫眉往山上飛去,代表適合打獵,但如果繡眼畫眉往飛往家中,代表著今天適合休息。
日復一日維持著春夏耕種並在秋冬打獵的生活,既不會造成土地濫墾,也不會因為過度捕撈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間接破壞森林。
近期於日本提出的「里山倡議」相當於這種概念,把生活中會使用的資源像是森林或是土地當成自己家的一部份,為了能永續使用這片土地,使用者一定會好好愛護並謹慎的使用,而不是為了短期的經濟利益,使用會傷害土地的農藥。
為了找回部落的傳統以及延續永續的概念,小米媽媽決定使用友善耕作、不含農藥跟肥料的方式種植小米,就為了孕育出能自然適應當代環境的種子。根據文獻以及科學研究,根據極端天氣的影響,未來的環境危機只會越來越嚴重,旱災亦或是洪水出現的頻率只會增加,因此育種顯得十分重要。
種植小米會遇到重重困難,像是颱風過後被颱風吹倒,小米被山羌吃掉,或是種植小米被族人認為是吃力不討好的件事,因為有更好的經濟以及糧食作物出現,使得近40年來原住民不種植小米,如果重新重回小米,就要考慮把小米做成經濟價值更高的產品顯得十分重要,近年來大家開始把把小米做成饅頭、披薩、麵包、甜甜圈等,除了能結合社區的力量也讓族人開始越來越重視種植小米這件事。
小米除了是原住民的糧食作物,最重要的是被視為原住民文化的一環,相信大家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自己釀造的小米酒。上課的過程中,我們也有親自體驗用腳把小米從枝條上戳蹂下來,並用一個小玻璃瓶收集小米種子。透過這種體驗彷彿回到古老的時代,既純樸又單純的時代,我覺得十分療癒。
讓我不禁思考,當代資本主義究竟是不是合理的,大家為了追求金錢捨去過去的傳統,或是為了忙忙碌碌的工作過上庸庸碌碌且平凡的一生,失去美好的生活。
透過這兩天的走讀,我對於環境教育有更深層的理解也有更加深刻的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