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綜觀「像山一樣思考」及每一場演講,我給出的關鍵字是「從絕望到培力」,這是我們團體報告討論出來的結果,但除此之外,我想不到更好解釋。
絕望,是真的讓我們絕望了嗎?讓生態絕望了嗎?讓整個地球絕望了嗎?在我看來,絕望是給予我們一個機會可以成長,變得更可以放開眼光去創新,簡單來說,絕望可以是個轉機,可以是一個改變一切的起頭。
培力,培養什麼能力?培養我們去處理事情的臨機應變之能力。
就像我們參訪的「金色三麥」,裡面的調酒師看見賣相不佳但品質卻良好的水蜜桃,便提議來做為水蜜桃啤酒的原料,讓這些看似「絕望」的桃子,「培」養出再利用的能「力」。上述這個例子便是關鍵字最佳的解釋。
同樣的手法,運用在小米上,「政府限制、氣候變遷」是絕望的因子,而部落的族人可以從中培養出什麼樣的能力?沒錯,是凝聚力。小米媽媽透過不斷努力的精神,感動了泰雅族的族人們,產生極大的部落凝聚力,讓失去的小米又回到他們的懷抱。
再運用到921地震博物館,「斷垣殘壁、內心陰影」是絕望的因子,而經歷過此事件的台灣人可以培養出什麼樣的能力?沒錯,是對於無法預測的自然災害之臨機應變的能力。在館內的活教材,深刻的警戒著我們要好好珍惜身旁的人事物,同時也要具備著良好的災害應變對策。
在經歷過這次的課程,我了解到課名「全球環境危機與永續發展」的意義,結合到關鍵字,生態危機就如同絕望,而我們的永續發展之行為就是培力,我們要一同努力,讓台灣甚至是世界,「從絕望到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