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27日
早上六點我睡眼惺忪的搭上客運,爬過蜿蜒的小山坡來到基隆。這裡是林老師的家鄉,對我來說卻還是極度陌生的土地。
【初來乍到】
剛下客運,寒冷的風狠狠貫穿我的腦袋,伴隨著鹹鹹的海味。躲進海科館,我了解了關於基隆與大海的聯繫,我覺得新船下水丟麻糬的儀式超可愛,現在很少見了有點可惜。
【潮間帶】
雖然天氣不好,但這是我這個旅程最喜歡的活動!我們穿上膠鞋,在岩石與海洋間穿梭。第一次直接吃海菜(甚至是踩在腳下的><),其實沒甚麼味道,還親眼看到很多潮間帶的生物,有在大風大浪中屹立不搖的海鳥、依附在岩石洞裡會變成小火山保護自己的藤壺,還有被海葵和螺旋蟲附身的科岩螺。最後,我們來到一個仙境似的地方,他是山與海的交界,讓人意外的是,雖然當天的海浪因為大雨的加成狂嘯著,但坐在那裡聽海的我卻覺得內心十分平靜,有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我覺得,潮間帶的生物真的很厲害,他們各自以自己的智慧戰勝了這裡的天氣,而我們人類卻突然闖入他們的家園,甚至還有人為了私利用毒蟲釣魚,造成海洋汙染,破壞他們的家園,真的很不可取。
【正濱漁港、和平島】
如果和朋友出來玩,大概就是在阿根納造船廠和彩虹屋拍拍照吧,絕對不會知道造船廠旁不起眼的一小塊綠地是當地居民的菜圃,也不會知道在彩虹屋的前身是台灣第一個現代化的漁港,雖然現在因為漁業不如往年而沒落,但令人欣慰的是,在經過城市規劃後,他又以另一種形式活了過來。
至於和平島,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西班牙城堡的遺址,有種踏進歷史課本的感覺。林老師跟我們提到,為了挖掘諸聖教堂,當地居民就因此少一塊停車場。若是以前的我,一定會想說犧牲一小塊停車場就可以讓保存一個文化當然值得。但走踏過這個島,看到當地居民對自己家鄉的喜愛,才驚覺這是破壞他們家園的殘酷決定。
Ps.藍媽媽真的好熱情,他的石花凍是我吃過最好吃的!
2021年3月28日
【正濱教會】
第二天早上,我們直接前往正濱教會—林老師長大的家。我第一次參加教會的禮拜,我很喜歡大家一起唱聖歌的部分,有種大家庭的感覺。中午,我們和教會的人們吃飯聊天。他們真的都對我們很熱情,以前出服務隊時去家訪都會有點尷尬,但跟我們這組一起吃飯的教授,卻是連提問都不太需要,就很開心的跟我們分享他的故事,是一頓很享受的午餐。
【基隆式晚餐DIY】
說到基隆的食物,第一個想到的一定是海鮮。為了挑選新鮮的漁獲,我們來到的正濱漁港旁的漁市,比完價之後發現也只買得起最便宜的三點蟹。之後,我們的大挑戰是:要自己處理螃蟹。還記得我們的第一隻,因為一開始忘記先凍起來,所以要送他走時,他的腳瘋狂抖動,是個有點殘忍的畫面。但其實不管時什麼動物,都要吃東西才活得下去,只是人類目前剛好位於食物鏈的頂端而已,我覺得既然如此,那就好好珍惜現有的資源,拿足夠就好不要造成浪費,然後尊重那些被我們吞下的生命們,也就不愧對於這個自然了。 除了海鮮的準備,我們也自己捏了小米麵疙瘩,揉麵團其實蠻紓壓的。最後,經過助教們的巧手,一大鍋熱騰騰的海鮮麵疙瘩就完成了,外加涼拌海鮮跟甜點—石花凍,覺得做為基隆行的結尾非常適合!
Ps. 我的組員都好可愛,而且天氣好好,度過了一個歡樂的下午。
【回程】
結束了這兩天滿檔的行程,我對基隆多了一點認識:離台北不到一小時的城市、大風多雨的城市、有著清澈的水跟七彩建築的城市、多港口近海的城市、很多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卻在這裡定居把這裡當作家園的城市…… 非常感謝林老師願意提供我們這個機會,跟我們如此深刻地介紹他的家園,也讓我開始反思,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都市小孩的關係,我跟我長大的家園可以說是極度陌生,反而是跟大台北地區的旅遊景點比較熟,別人問起永和時,腦中浮現的居然只是一堆高樓大廈、一堆人,還有永和豆漿。我想,我可以以這次的基隆行為契機,慢慢開始探索我的家園一些不為人知的小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