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馬告、櫸木、扁柏、原住民

台北醫學大學 葉昕怜

 

馬告,在我們熟悉的知識中,是一種調味料,而我對馬告的印象,停留在馬告香腸,是一種非常有特色的原住民香料,而林老師從馬告,帶出我們生活的生態學。從生態學中,我們延伸出我們的家園,身在台灣的我們,我們的家在哪裡?我們歸屬在哪,我們”所在”的臺灣,有多少是我們還不了解的。老師說到原住民打獵,在上個學習,我曾修習一門也關於原住民環境生態的課程,我的想法是,我們應該尊重各種不同的文化,原住民打獵一直以來是需要被強烈重視的一個議題,而且在法規上對原住民打獵是非常不友善的,我們應該更重視的是每個人的家園以及生態的習慣,利用自然資源上,相信原住民比我們更了解,他們自己存在著他們的智慧,是一個天然的資源以及教室,按照生態的習慣,他們更尊重我們的生態,靠山不能吃山,變成他們的限制,這是我們該好好的去理解的一個部份。生態過度的開發,剝奪原住民的生活生態,我們以我們現有的知識,去限制一部份人民的權利,這樣我們的社會還維持著平衡嗎?是不是我們應該好好的傾聽每個人的需要,都是我們需要反思的部分,雖然改變不容易,但只要每個人都好好的重是我們的生態,讓最理解的人去改變我們的生態,維護我們的生態,相信我們的家會越來越好,既然都生存在台灣,我們都在同一塊土地,同一塊家園,是否每個人都該好好的思考如何維護我們的家呢? 

櫸木,司馬庫斯擺放在一個顯眼的地方,櫸木事件。因為一個颱風,天災,所以衍生出這個事件。臺灣的天災,其實非常多,比起其他的國家,我們在板塊的交界處,地震非常多,附近也有火山,在北緯23.5度,我們剛好四周臨海,颱風,梅雨季,都常常帶來水患,更是因為山多的臺灣,而有了土石流,而這些全然是天災嗎?還是其實跟我們的生活形態有關係,相信這一切的災難都是相互連結的,颱風過後,台灣的山林資源受到迫害,卻有原住民被起訴。這件事讓我很震驚,我也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件事,也因為這件事,讓台灣的司法體系有了變動,也對於原住民的權利大家變得更加重視,櫸木,司馬庫斯擺放在一個顯眼的地方,櫸木事件。因為一個颱風,天災,所以衍生出這個事件。臺灣的天災,其實非常多,比起其他的國家,我們在板塊的交界處,地震非常多,附近也有火山,在北緯23.5度,我們剛好四周臨海,颱風,梅雨季,都常常帶來水患,更是因為山多的臺灣,而有了土石流,而這些全然是天災嗎?還是其實跟我們的生活形態有關係,相信這一切的災難都是相互連結的,颱風過後,台灣的山林資源受到迫害,卻有原住民被起訴。這件事讓我很震驚,我也從來沒有聽說過這件事,也因為這件事,讓台灣的司法體系有了變動,也對於原住民的權利大家變得更加重視,在了解原住民領域的部分,我有自己的看法,我曾經實際得走過部落人民所走的打獵步道,它不像一般我們所理解的觀光步道,而是原住民祖先一步一腳印,走出來純天然的一條道路,而且我們一般人走,其實走得很顛簸,讓我深信,原住民是最了解我們的生態的一群人,在親身體驗過獵人的生活,我更加確信法官和我們一般人,是很難去體會他們的生活,而且我們還會帶著我們的刻板印象去看原住民,經過這個櫸木事件,原住民的權利慢慢受重視,但還是對原住民平等尊重,還有很大的一個進步空間。 

 

扁柏,深層生態學的關係。人類工具性得利用,不能來界定一個生命的價值,令我很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我們不應該用一個我們利用的方式去看我們的生態,每個生物生命都被賦予他們自己的價值,因為我們現在都是以人為中心的思考,所以造成很多生態環境的問題,人實在是把自己看得太大了,我們也是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現在所擁有的所有生態生命,都是造物者賦予的,人類不可能獨立存在,我們都是互相依賴的,這雖然是一種思想,但這是真真切切得必須讓大家理解的一個理論,是非常深層的思考,我們也應該照著造物者給予我們的生命,共存,一起生活,才是我們應該理解的生態,所以這些年來,生態的破壞越來越烈,雖然深層生態學算是比較激進的想法,但我覺得這個學說,是我們生活最應該去理解的一個地方,也是我們生活應該遵守的條款,我們應該是和其他生物共存,而不是把人類當作凌駕這個世界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