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不是第一次修老師的課了,但卻是第一次跟到兩天以上的行程(前幾次因為個人因素以及疫情沒能參與到),從小的時候就十分喜歡山,不管是山上的各種活動,抑或是相關的文化歷史,甚至是最簡單的景色,都令我著迷。
在這次的走讀中,我們參訪了許多當地農家,不論是尋幽小徑後的大型溫室,或是山坡上如星點綴般的柿園,又或是農戶旁彷彿隨意種植的桃林,都讓我大開眼界從他們的口述以及老師在旁的解說中,也能聽到許多我們平時所想像不到的問題。農作從來就不只是單純播種成長收割,在這其中牽扯到許多相關產業,從播種的種類需要農會統籌,中間的技法如要推行無毒農業需要大家認同,又或是收割後需要物流協助,甚至是自己需要開闢市場,更需要跟其他產業進行合作,而在其中,自然也會衍生許多的問題。
這其中讓我最有印象的是甜柿農戶所跟我們提的,柿子的銷路,在最以前,他們直接找批發商,一次就是論斤收購全部,不管好的壞的;後來他們發現這樣子毛利不夠,選擇挑選較佳的項目包裝成禮盒,期許能夠獲得更大的利益,然而,雖然禮盒換來較大的利益,但剩下的殘次品卻淪為沒人收購;而在這樣子的情況下又遇上了疫情,原本合作的物流業者沒辦法如期進行運送,甚至提高運送的報價,但水果本身具有時效性不能久放,原先的方式無法再繼續進行,被迫之下他們開始針對農作進行加工,像是找金色三麥進行合作製成啤酒,又或是開發其他附加產品如桃膠,用各種方式增加銷路,不僅僅因為商品總類增加而擴大了市場,也避免了水果的時效性跟殘次品的問題,能夠有更充裕的時間進行銷售。
從當地農戶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他們持續的努力,遇到事情就努力去克服解決,在現在這個日新月異的年代,如果沒有辦法一直往前走便會被淘汰,而在過去的刻板印象哩,總覺得農戶這種第一級產業的本身很難去進行進步變化,只能不斷減少著利潤去爭奪市場,但在這次的走讀中,我看到了他們的特色與優點,以及他們背後的努力。當然也不只是柿農,其他農戶也讓我們看到像是合作社、無毒農業等,各種藉由各自的努力,去提升自己的產品價值的事情,而聽他們口述背後的故事與心血,也不難想像究竟他們耗費了多少,才有了如今的成果。
除了農戶之外,在這次的走讀的過程中也去到了很多地方,更聽到了許多相關的故事,對我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體驗,像是去程光是在錦屏大橋停留,就從中學習到過往作為漢番交界的歷史,也發現光是路邊柵欄上的浮雕本身就有許多意義,又或是在國小停留的晚上,在助教的帶領下去附近探訪了一番,看到了都市難見的璀璨星空,也難得地在深秋見到了螢火蟲,很開心有這樣子的機會去尖石深度走讀了一番,讓我對這個地方的歷史、特色、以及人們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也讓我看見了平時在都市所看不到的風景,是這麼的瑰麗玄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