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聽 泰雅與生態農業的故事

北醫大 b101108118 楊承昕

· 2022線上課程【泰雅人與生態的故事-農業篇】

 

這一系列的講座主題都圍繞著泰雅族的飲食,老師一開始先用一首歌作為開場白: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歌詞間傳達一種相生相剋的概念,歌詞中的花兒被女孩摘走了,女孩被男孩追走了,男孩上戰場戰死了,男孩的墳墓上又長滿花朵了。這也正呼應了這次演講的架構,從一開始種植糧食作物小米,到半經濟半糧食作物香菇再到最後的經濟作物水蜜桃和奇異果,也是萬物輪替的概念。接下來就一一分享這次演講讓我印象深刻的部分。

在小米的介紹中我最喜歡的部分就是泰雅族人們燒墾的習慣以及射日的神話。高中地理就學過「燒墾」,但那時我以為燒墾僅僅存在赤道國家(馬來西亞、印尼等等),沒想到在台灣就有這樣的案例,或許這也是一個台灣原住民來自南島語族的證據吧。站在自然生態的角度,燒墾是一種相當環保的耕作方式,既可以維持地利也可以種植桂竹或種香菇要用到的赤楊木,一舉兩得。另一個故事是:泰雅族射日神話的圖騰上,祖先在耳垂上掛著小米、背後背著孩子,代表任務艱難要持續不斷努力方能完成,我覺得象徵意義十分濃厚,但這並不單單是讓我喜歡的原因。我喜歡這個故事還有另一個原因:祖先耳垂上掛著小米和現在的時尚有些雷同,有些人會在耳垂上掛水果吊飾、掛瓶裝水吊飾、甚至掛拉麵吊飾,讓這個圖騰十分有畫面感也很有趣。

在香菇介紹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栽種香菇的步驟,畢竟我一開始可是連香菇是怎麼長出來的都不知道呢!栽種香菇第一步就是要挑選木頭,通常泰雅族人會選長得快的赤楊樹,也就是那個會跟小米輪流種植的木材。第二步就是在木材上打洞,之後在再把香菇種進去洞內,用蠟封好。第三步就是在上弦月或是颱風天去「打」香菇,讓他們開始長大。最後在打完香菇三天後將木材立起來,五天後即可採收。整個過程聽起來十分順暢,唯一不解的是那為什麼要打香菇呢﹖又為什麼要特別在颱風天打呢﹖這是因為要將種進去的孢子喚醒(透過一些震動讓波子散出來),而之所以選擇颱風天是因為這樣才有足夠的水分浸濕木材,有利於香菇生長。

在桂竹的介紹中我發現除了精神層面的意義之外,桂竹還有更多實際層面的用途。在精神層面,桂竹代表泰雅族人的生活足跡,他們走到哪裡就會種到哪裡,對他們來說,桂竹林就和泰雅部落一樣,雖然表面上散布於各地,但私底下卻緊緊相連。而除了他們的信仰之外,桂竹也實質上供養了泰雅族人,他們會將竹子拿來蓋房子、拿來編竹籃、拿來食用等等,甚至也可以拿來種在種完小米的耕地上以恢復地力。記錄至此我們可以發現這次介紹的泰雅族飲食生態其實息息相關,一片土地上可以輪番種植小米、香菇、桂竹等等,如此作法值得紀錄以及學習。

在經濟作物-水蜜桃的介紹中我看到泰雅族面臨困境並解決他的過程。種植水蜜桃可謂相當辛苦,要剪枝、要套袋、要小心運輸、一年僅一收、還要自尋買家等等,導致剛開始種植時耗費許多人力又沒有好的銷售策略,挫折不斷。所幸後來族人前往台大學習,也藉助了小米方舟的力量找到平衡點,這其中的細節我就不多贅述。我想說的是當碰到困難時,適時地接受他人援手十分重要。就像在桂竹中提到的「雖然表面上散布於各地,但私底下卻緊緊相連」一樣,不要過度的傲嬌和剛愎自用,畢竟這個生態是一個整體,萬物間總是這樣相生相剋著。

封面照片取自 2020北醫生態社區營造社團 徐翊庭